勝戰紅利!中國將拿下史上最大軍售,20艘戰艦和潛艇,第二個巴鐵

來源: 更新:

殲-10戰機在雅加達上空飛行的畫面還未成爲現實,印尼已經爲中國裝備打開了更廣闊的軍購大門。

印尼國防部長沙夫裏一句“殲-10很快就會在雅加達上空飛行”,揭開了東南亞軍貿市場大變局的序幕。就在10月15日官方確認採購中國殲-10戰鬥機後,印尼軍方馬不停蹄地又拋出了一份更爲龐大的海軍裝備採購清單。

7艘中國退役的053H3型或054型護衛艦、3艘039A型常規潛艇、不少於10艘022導彈艇、一個營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份總價達31億美元的訂單,已經刷新了中國單筆軍售紀錄。

隨着對西方和俄羅斯的裝備逐步脫鉤,印尼的軍方眼光也開始全面地轉向了中國的軍工巨頭,如今就連韓國苦苦推銷的那一代的KF-21戰機也被印尼的軍方所“嫌棄”。這場軍購變革的背後,既是印尼對現代國防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國軍工體系用實力贏得的信任票。

印尼空軍目前裝備體系可謂“五花八門”,包括美製F-16A/B、俄製蘇-27和蘇-30等機型。這些戰機多數已服役超過30年,雷達系統落後,無法適配現代空戰所需的主動中距彈,戰鬥力存在明顯短板。

印尼曾嘗試多種渠道更新裝備。2022年,它與法國簽署了價值81億美元的42架“陣風”戰鬥機訂單。隨後又計劃採購美國F-15EX戰鬥機,並參與韓國KF-21戰鬥機合作項目。

儘管我們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最終的效果卻都以失敗告終。不僅美國的F-15EX的高昂的80億美元的天價已遠超印尼的承受能力,而且與韓國合作的KF-21戰機的項目也因資金的拖欠、技術的糾紛等一一陷入了僵局。

轉折點出現在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戰。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戰鬥機在實戰中擊落了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取得“零損失”戰績。這一實戰結果深深觸動了印尼軍方。

印尼國防部副部長陶凡託明確表示,殲-10在印巴衝突中的實戰效能是印尼考慮採購的“關鍵因素”。印尼財政部長普爾巴亞迅速批准了2025-2026財年至少9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專項用於採購42架殲-10戰鬥機。

印尼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擁有54000公里長的海岸線和32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其海軍現有34艘護衛艦中,近半數是上世紀80年代的西方老艦,帕蒂穆拉級巡邏艦更是服役超40年,難以滿足海上防禦需求。

面對這一困境,印尼選擇了極爲務實的解決方案:向中國採購二手護衛艦。7艘053H3型護衛艦雖然是中國海軍逐步退役的艦艇,但經過現代化改裝後煥發新生。

2017年,這些護衛艦進行了中修改裝,紅旗-10防空導彈取代了老舊型號,630型近防炮替換了傳統艦炮,搭配鷹擊-83反艦導彈,足以應對低強度海上衝突。對印尼來說,最關鍵的是成本優勢。

單艘二手053H3價格不足5000萬美元,僅爲西方新艦的九分之一。用一艘新艦的預算,印尼就能組建一支完整的巡邏艦隊。而且這些艦艇6個月即可完成改裝交付,遠快於西方艦艇3-5年的交付週期,能快速填補防務缺口。

孟加拉國的使用經驗證明了053H3的價值。2019年孟加拉國接收的兩艘053H3經過改造後,已成爲該國海軍主力,爲印尼提供了可靠參考。

印尼與韓國在KF-21戰機項目上的合作本可成爲亞洲軍工合作的典範。2010年7月15日,印尼正式加入KF-21項目,承諾承擔約20%的開發費用,約合1.7萬億韓元(當時約13億美元),希望獲得先進戰機並實現技術轉讓。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自2016年起,印尼開始拖欠付款,到2020年8月已拖欠約5000億韓元,嚴重影響了項目進展。2023年底,印尼甚至提出將付款期限延長至2034年,引發韓國強烈不滿。

信任危機在2024年2月徹底爆發。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發現印尼工程師使用U盤非法竊取KF-21技術,此事迅速從技術糾紛升級爲外交風波。韓國媒體紛紛指責印尼,而印尼則陷入輿論漩渦。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向印尼提供“裝備+升級+培訓”打包方案,甚至允許在殲-10C上集成美製武器,這種靈活性是西方軍售難以比擬的。印尼的“雙採購”選擇,本質是基於現實需求的理性決策。

印尼此次軍購最精明之處在於,它不是簡單的裝備購買,而是構建完整的海空作戰體系。從護衛艦、潛艇到戰鬥機、導彈,印尼采購的裝備能夠形成協同作戰能力。

具體來看,053H3護衛艦配備的海紅旗-7防空導彈和鷹擊-83反艦導彈,與022導彈艇的鷹擊-12導彈形成遠近搭配的反艦火力網;039A潛艇的AIP系統可在水下潛伏20天以上,對馬六甲海峽等關鍵航道構成威懾。

殲-10CE戰鬥機作爲四代半多用途戰機,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射程可達150公里,探測距離240公里,能有效壓制周邊國家的F-16和“陣風”戰機。這種體系化採購,使印尼海軍在南海的防禦半徑從200公里擴展至500公里以上,空軍對空防禦能力提升3倍。

中國爲印尼提供的不是單純的武器裝備,而是從全動態指揮中心到導彈抗干擾算法的全鏈條支持。這種“交鑰匙”解決方案恰好契合印尼“羣島三叉戟之盾”防禦戰略的需求。

印尼一直保持着“大國平衡”的外交傳統,不願在中美競爭中選邊站隊。這次軍購充分體現了這一智慧。儘管採購中國裝備,但印尼同時也從法國購買“陣風”戰鬥機,從土耳其訂購“可汗”戰機。

美國曾試圖通過“印太戰略”拉攏印尼制衡中國,但2024年美國以“人權問題”爲由凍結印尼3億美元軍購貸款,直接導致印尼取消採購蘇-35戰鬥機的計劃。這種附加政治條件的軍售方式與中國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與印尼的經濟合作爲軍貿關係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是印尼最大的貿易伙伴與外資來源國,雅萬高鐵將兩地通行時間從3小時縮短到40分鐘,佳蒂格德水電站滿足約5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這些基礎設施項目讓印尼切身感受到“中國速度”與“中國質量”。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在去年當選後首訪中國,將兩國合作升級爲包括安全合作在內的“五大支柱”,顯示出兩國關係的緊密程度。

印尼的選擇正在引發連鎖反應。馬來西亞已宣佈考慮採購中國054AP護衛艦,泰國則計劃將現有潛艇升級爲中國039B型。中國軍工的“性價比革命”正在改變市場規則。

2024年中國軍售總額達到103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中國軍工產品已進入42個國家的市場,覆蓋範圍遍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印尼訂單標誌着中國高端裝備正式進入東南亞市場,打破了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達索等西方品牌長期壟斷的局面。

與西方軍工“只售硬件、不授技術”的模式不同,中國提供的是完整的解決方案。沙特購買中國無人機後,零件自造比例一下拉到80%,這種“授人以漁”的模式比單純出售武器更具吸引力。

中國在軍售中堅持的“三不原則”——無政治捆綁、主權優先、合作意義大,打破了傳統軍貿“夾帶私貨”的套路。對那些長期受制於西方的國家來說,中國方案提供了新的選擇。

未來幾年,東南亞上空將出現越來越多中國戰機的身影。中國計劃在雅加達設立殲-10B戰鬥機培訓中心,未來可向周邊國家輸出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這種“以點帶面”的策略,將使中國在東南亞的安全話語權逐步提升。

美國曾主導全球軍貿市場幾十年,但如今,發展中國家在軍備採購中有了新思路:不再盲目追求最昂貴的西方裝備,而是基於性價比、實戰表現和政治條件等因素做出務實選擇。

對中國軍工而言,印尼訂單標誌着從“武器製造商”向“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