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子弟再創奇蹟!陳冬太空駐留400天,神舟二十一號整裝待發!

來源: 更新:

10月27日,中國航天史冊再度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神舟二十號指令長、航天員陳冬累計在軌飛行時間突破400天,成爲我國首位實現這一里程碑的航天英雄。這一刻,距離地球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內,陳冬正以“太空老將”的身份,帶領乘組爲返回地球做最後準備,而即將升空的神舟二十一號飛船已進入發射倒計時,中國空間站即將迎來第十次載人飛行任務。

太空紀錄:從“新秀”到“中國航天時間第一人”

以陳冬的奮鬥爲代表的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正一步步將我們推向了載人航天的新臺階,經歷了2016年的首飛之旅——隨神舟十一號的征程在軌33天的奮鬥後,再到2022年擔任神舟十四號的指令長一行一列的堅守了183天的征程,成爲我國首位在軌超200天的航天員,今年4月24日又一次以他那穩重的姿態,第三次出征,執掌了神舟二十號的任務。截至10月27日,陳冬以400天的累計在軌時長,超越了葉光富(375天)和蔡旭哲(365天),穩居中國航天員在軌時長榜首。

以6次的“太空漫步”之旅更是將他與前輩的“太空漫步”之王陳冬的這一紀錄一同刷新爲我國“太空漫步”次數最多的航天員。

依託於出色的指揮,神舟二十號的他不僅將4次的出艙任務圓滿完成,還將爲我們的空間站“裝上了一道無比堅固的防護屏障”,大幅地提升了我們應對太空的威脅的能力。

天地接力:神舟二十一號發射進入讀秒階段

就在陳冬刷新紀錄的同一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做好萬全準備。10月24日,神舟二十一號船箭組合體完成垂直轉運,進入發射區,計劃最早於10月31日點火升空。這艘飛船是中國空間站迎來的第十艘載人飛船,也是神舟十六號至二十一號組批投產的收官之作,技術狀態成熟可靠。

伴隨此次的任務的順利實施,將會由3名航天員攜手神舟二十號的乘組共同爲期約一週的天地交接,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開創了與國際的合作共享的新的局面。採用對太空物資的精細的清點、對接下一批的實驗項目的無縫的移交、對上一批乘組的寶貴的在軌的經驗的充分的分享等一系列的工作的有序的推進手段,爲新一批的乘組的無縫的接管了空間站的正常的運營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儘管航天員名單尚未公佈,但任務標識已透露出深意——以航天員頭盔爲視角,融合古代天儀元素,寓意“天人合一”的探索精神。

硬核保障:火箭升級與航天員健康雙管齊下

面對冬季發射場大風、低溫等挑戰,技術團隊爲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火箭打造了“超級防護盾”。16項技術改進中,光學導航系統升級讓火箭“眼睛更亮”,慣性測量組合冗餘度提升使其“平衡感更強”,連整流罩空調系統也針對極端天氣做了優化。

而即將返回的神舟二十號乘組,也已啓動身體機能強化訓練,逐步適應地球重力,他們在軌整理的實驗樣本、首批“月壤磚”測試品等“太空快遞”,將隨返回艙落地,爲月球科研提供關鍵數據。由於長期失重可能導致肌肉骨骼流失,航天員返回後需經歷數月恢復期,出艙時將由工作人員抬行,彰顯國家對航天員健康的高度重視。

深空未來:400天背後是中國航天的星辰大海

陳冬的400天,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中國載人航天從“短期駐留”向“長期常態化駐留”躍遷的縮影。隨着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航天員累計飛行時間持續突破,爲未來載人登月任務儲備了關鍵經驗。

據悉,陳冬、葉光富、蔡旭哲等資深航天員,因豐富的在軌經驗已成爲載人登月任務的熱門候選。而神舟二十一號之後,新一代神舟飛船將迎來運力提升300%的技術飛躍,中國航天的深空探索已按下加速鍵。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