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1參數曝光,渦軸-10動力碾壓阿帕奇,跨海突擊改寫臺海戰局!

來源: 更新:

殲-20的問世之際,中國的空中力量又添了一塊“黑科技的重器”——直-21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正式亮相,不僅徹底地終結了中國長期以來的重型武直的歷史,更是在動力、雷達、火力三大核心的領域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突破,甚至外媒也對其給出了這樣的一番評價:“對標的阿帕奇,部分的性能已實現了反超”。

其所搭載的直-21的“心臟”即國產的渦軸-10發動機,其額定功率就高達1780千瓦,應急功率更能飆升至2100千瓦,遠遠超出了目前美製的阿帕奇T700發動機的1470千瓦。

隨着這一重大突破的實現,國產的直升機終於徹底打破了長期的高原“心臟病”,不僅能在5000米的高原的惡劣的缺氧的環境下依託良好的飛行性能,自如的行駛,還能成爲中國西部邊疆與高海拔地區的“守護神”。

可謂“火眼金睛”般的高超的雷達“視角”,使得直-21的機動能力、隱身能力、抗導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性能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其所具備的遠超阿帕奇“長弓”雷達的8公里的遠大探測上限,更使其大大提高了在實戰中對地面目標的快速鎖定和準確的打擊能力。

但更讓人驚喜的是,直-21的雷達就直接採用了抗干擾性極強的氮化鎵的新型材料,不管對手的隱身戰機多麼狡猾的把它的主動/被動的輻射都給屏蔽了,也不管對手的低空目標多麼狡猾的把它的主動/被動的輻射都給屏蔽了,都能在惡劣的氣候中仍能穩定的工作,讓對手的所有的隱身戰機與低空的所有的目標都無處遁形。

其V型六掛架的最大載彈量達4噸,一舉可掛16枚“紅箭-21”型號的高性能反坦克導彈,可對坦克羣的前後左右實施全方位的殲滅性打擊。其可對現今的主流坦克的頂部裝甲都能“靜”地破一“甲”深達1.8米之深,足見其破甲的威力了。

而其配備的天燕-90空空導彈更是直-21的“殺手鐧”,專門針對直升機的旋翼與座艙等薄弱的部位發起攻擊,甚至還能將低空的無人機羣都給壓制了。其30毫米的鏈式機炮攜帶的1200發的備彈,可將灘頭的攻堅戰場打造成了持續的火力壓制的“鐵錘”。

其防護設計的“六脈神劍”般的強大也正是爲未來高強度的戰場所做的充分的準備,基於將其關鍵的部位的厚的裝甲做了保護,可能將外界的23毫米的高炮的直擊都給擋的過去了,同時也將其座艙的玻璃都鍍上了一層導電的膜,從而將其自己的雷達的反射的面積大大降低了,而且將其排氣的管道都向上佈局了這樣就將其自己的紅外的特徵都壓縮的到了2公里的內外都給擋的過去了,從而將其的大幅的提升了其自己的戰場的生存率。

而其更值得關注的則是其具備了指揮無人機的蜂羣戰的能力,可遙控CR-500無人直升機前出偵察、引導CR-300等無人機的攻擊,從而形成了“有人機+無人機”的協同作戰體系。

臺海與高原是直-21未來的主戰場。憑藉1500公里的內油航程,它可不依賴加油點直接跨海峽作戰,配合075/076兩棲攻擊艦執行立體登陸任務。而在高原邊境,其卓越的機動性可依託峽谷地形實施超低空突防,成爲扭轉戰局的“低空殺手”。

直-21的列裝之際,中國的陸基反艦機逐步從“支援的配角”轉變爲“突擊的主力”,爲海軍的戰略和戰術行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強力 Guarantor。

以集結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最頂尖的技術爲依託的這款重型的武直不僅僅是填補了我國重型武直的空白,更以其無人機的協同、遠程的狙殺等一系列的新戰法,重新爲未來武裝直升機的戰場角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