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曬出下一代AI無人戰機:垂直起降、2000海里航程、無需跑道!

來源: 更新:

一架戰鬥機從軍艦甲板垂直升空,沒有飛行員座艙,也不依賴跑道,在空中靈活轉向後以超音速撲向目標——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美國防務公司Shield AI最新發布的X-Bat自主隱形無人機描繪的現實畫面。這款被稱爲“分佈式空中力量革命”的戰機,正試圖用顛覆性技術改寫空戰規則。

可謂一枚“隱形的神箭”——其翼展近39英尺(約11.9米),更是將傳統的駕駛艙徹底的去除了,採用了無尾的飛翼構型,使得整機的外形更像一枚修長的隱形導彈一般”。

將其巧妙的設計以僅僅40英尺×14英尺×6英尺的緊湊的空間就能實現,甚至可將其以拖車、貨船甚至臨時清理出的空地都能迅速的部署起一座可移動的綜合性環境處理廠.。

這就意味着傳統的戰機的生存空間就大大地縮小了,它們的生存依賴的那些加固的跑道和大型的基地,在衝突的戰場上都極易成爲首波打擊的目標,而後者的毀壞就意味着前者的生存空間也就隨之毀壞了。

X-Bat卻能從驅逐艦甲板、偏遠島嶼或臨時前線基地直接起降,完美契合美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理念。

但隨着太平洋戰場的逐漸擴大,大型的機場也相繼被日軍的轟炸機給毀於一旦,而美軍的空中威懾力卻因X-Bat的靈活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尤其是在基地被毀後仍能保持着空中的一份子威懾力,一架F-35的甲板空間足以停放三架X-Bat,出擊效率成倍提升。

它的“大腦”更值得關注,其旗艦產品X-Bat就已將Shield AI自主研發的Hivemind人工智能系統“植入”其中,該系統不僅能夠將F-16的飛行高度、速度等參數“教會”了自己的“腦子”,甚至還能在通信和GPS的中斷的惡劣環境下對外部的各種不確定的信息進行獨立的決策。

近日,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親自駕馭了由Hivemind這一頂級的AI駕駛的試驗機,與一名經驗豐富的有人F-16的飛行員一場場的激烈的模擬的空戰,將Hivemind的AI的在複雜的空戰中的可靠性再一次的通過實際的實戰的驗證了。

這意味着X-Bat不僅能當“忠誠僚機”配合有人戰機,還能單獨執行奪取制空權、對地打擊、電子戰等任務。

這種讓人咋舌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奇妙結合,真讓人難以置信的把握了了了的技術和經濟的雙重優勢,儘管其單機的價格高達27億的四分之一卻能將F-35的續航力拉長了近兩倍的2000海里(約3700公里),且能飛到5萬英尺的高空,還能支持4G以上的機動動作。

它內置彈艙可攜帶兩枚AIM-120空空導彈,外掛點還能搭載反艦導彈或精確制導武器。這種性價比讓美軍能以更低成本快速擴充機隊規模,甚至實施“蜂羣戰術”。

不過X-Bat仍面臨挑戰。儘管其諸多的“亮點”尚未能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它的首飛也還遠未能如期開啓,預計2026年將會對其進行垂直起降的首飛試驗,並將2028年對其全面飛行的驗證工作都做了明確的規劃和部署。把垂直起降、隱身、長航程和全自主作戰整合到單一平臺,工程難度極大,況且Shield AI作爲新興公司,能否在洛克希德·馬丁等軍工巨頭主導的領域實現量產,仍是未知數。

全球無人戰機競賽早已打響,俄羅斯的S-70“獵人”、中國的“彩虹-7”隱身無人機等項目穩步推進,但X-Bat的垂直起降能力與分佈式作戰定位仍具獨特性。它背後是美軍向“算法戰”的轉型:通過AI降低人員傷亡,讓無人機承擔高風險任務。正如Shield AI首席執行官所言:“這項技術能拯救更多生命。”

如果說F-35代表五代機的巔峯,X-Bat則指向了更激進的未來——空戰不再只是飛行員的競技場,而是算法與傳感器構成的無聲博弈,當戰機擺脫跑道與人類的限制,戰爭的形式也將被徹底重塑。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