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甲板震撼畫面曝光,三型艦載機亮相,一能力直追世界頂尖!

來源: 更新:

近日又一波福建艦的高顏值的圖片刷屏了,福建艦的甲板上一殲-35的隱身戰鬥機、一架空警-600的預警機、一架殲-15T的艦載機三型艦載機的同框畫面都被拍到了,而且電磁彈射的軌道都清晰的可見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要內容——這可是官方首次對外公佈的三型艦載機的同框的畫面了。

可以在短短的45秒內就將一架戰機通過電磁彈射的方式迅速地從甲板上拋射出去,甚至在半小時的時間內就能將全甲板的戰機全部按預定的計劃順利的出擊,而最關鍵的冷啓動至放飛僅需15分鐘就能實現,這一刻,中國成爲全球第二個掌握電磁彈射技術的國家,作戰半徑直接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

殲-35的載油量、載彈量和航程數據被曝已超越美國F-35,空警-600的雷達探測距離更是讓直升機預警機望塵莫及。

然而,構建出一支真正的航空母艦戰鬥力,遠不僅僅是簡單的“加一把尖的刀子”那麼簡單,還得有一個堅強的“後勤的盾牌”來支撐其戰鬥的無限性和不停的前進。

但在目前的中國艦載機體系中,卻始終缺乏三塊關鍵的輔助機型:艦載的運輸機、無人加油機和重型的艦載直升機的缺失就如同一顆又大又硬的釘子,始終聳立在我國產艦的發展之上,儘管未直接對航母的艦體開火,它們的存在卻直接決定了航母能不能在遠洋的長期作戰中取得較好的作戰效果。

但最現實的還是通過加速艦載運輸機的研製來更快地補齊這一“短板”。儘管已經以C-2“輝格”運輸機的姿態扛了60多年的後勤任務,它也能將4.5噸的物資、人員甚至彈藥都一一的運送到遠在2600公里外的戰場上。

而隨着空警-600的不斷成熟完善,我國完全可以在其平臺上改造出自己的艦載運輸機,其技術風險小、週期短,僅需將運輸機的起落架、動力裝置等主要部件安上空警-600的機身上就可實現艦載,相比之下其難度不大於現在的殲-15艦載機的改造難度。

別小看這隻“空中貨車”,在遠洋的部署中,它就像一條貫通了海空的“生命的脊樑”般的“補給腿”,將戰機、彈藥、甚至傷員都一一的安全的將其送到前線的戰場上,真正的體現了“空中補給”的獨特的作戰優勢。

無人加油機是戰力“倍增器”,美軍的MQ-25“黃貂魚”能帶6.8噸燃油,在900公里外同時爲4-6架艦載機加油,讓整支艦載機聯隊的打擊能力提升20%-30%。中國無人機技術積累深厚,攻克無人加油機只是時間問題,一旦成功,殲-35的作戰半徑將不再受燃油限制,航母的打擊距離能再延伸一個量級。

不管如何打造的先進的艦載直升機,其都難以逾越最讓人頭疼的那一塊——重。其技術難點堪比登天,可謂一項極具挑戰的工程。

美軍的CH-53K最大起飛重量33噸——相當於一架殲-16戰鬥機,能吊起16噸重物,連F-35C的機身都能輕鬆拎起來做空中轉運。相比之下,中國現役的直-8艦載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就只有13.8噸,甚至都快要與美國的CH-53K的半個重量了。

重型直升機不是簡單放大陸基型號就能搞定。它需要突破5000KW級渦軸發動機、高強度傳動系統和抗腐蝕旋翼系統,機體還得摺疊收納進狹小機庫。海上高鹽高溼環境對材料腐蝕性極強,每一顆螺絲都要特殊處理。

更別提成本:CH-53K單機造價1億美元,和F-35戰機一個價。中國雖然已有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研發計劃,但重型艦載直升機至今未進入試飛階段,這是成爲“直升機強國”的最後一道高牆。

沒有重型直升機,反潛、垂直補給、救援等任務都會打折。比如CH-53K能吊運大型聲吶設備或導彈,而現有中型直升機只能運送輕量物資。在對抗高強度水下威脅時,這一差距可能直接影響航母生存能力。

回頭看看福建艦的進步,你會發現中國軍工的跨越式節奏。甲板停機位從遼寧艦的24架提升到36架,加上電磁彈射效率,整體出動量提高了50%。殲-15D電子戰飛機配合空警-600,已能構建遠洋態勢感知網絡;未來若補齊三大短板,中國航母編隊將真正具備全球投送能力。

西班牙《機密報》曾分析,福建艦是爲未來核動力航母鋪路。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從殲-15到殲-35,中國艦載機的每一個突破都在縮短這場追趕。而下一場競速的鑰匙,或許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輔助機型裏。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