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隱形巨獸震撼亮相!轟-20迎來最強搭檔?空中戰爭模式將改變

來源: 更新:

近日軍事圈的熱點就此點燃了,一個代號爲“攻擊-X”的巨型的國產的隱身無人機突然曝了光,這個傢伙的翼展足足都有43米,甚至比美軍現役的那一代的B-21轟炸機都還大了整一圈,渾身上下都裹的黑科技的塗裝,活脫脫的就是一架“無人版的轟-20”啊。

但不少人都爲之心驚膽顫:倘若真的能研製出這樣一款“逆天無人機”,那我們苦苦等待了多年的“神弓”——轟-20的上崗就可能會被一腳踢開了

或許真相的降臨纔是最會給人意外的那一刻。其實說白了就是將來空戰的“黃金搭檔”,誰都想與這兩者共舞的飛機都將成“空戰的黃金搭檔”。

如同一臺永不疲倦的暗影般的“刺客”一樣,無人機就能在那些危及生命的空域中盤旋幾十個小時,專司“踹門”的活兒——從對地面的偵察、對敵方的干擾,甚至直接動手都能輕鬆地將之搞定。

可謂“殺無赦”的理想的“消耗品”:不用爲飛行員的安全發愁,又不用爲政治的成本和作戰的風險發愁。

然而當面對如核的威懾這樣一種幾乎可以將所有的"無人機"都撂倒的天大的牌時,無人機的表演就似乎也就撐不下去了。

唯有戰略轟炸機的存在才能真正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核面子”,才能讓坐進了這樣的機身上下的飛行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核反擊的威懾力。但遺憾的還是AI所承載的政治分量尚難完全扛起。

轟-20的真正角色其實是“空中大腦”。想象一下:一架轟-20在後方穩坐釣魚臺,身邊跟着一羣“攻擊-X”無人機。前端無人機發現目標,數據瞬間傳回轟-20,它立刻分析局勢,指揮最合適的無人機(或自己發射的導彈)精準打擊。這種“人在迴路”的決策,尤其碰上通訊中斷或突發政治事件時,人類飛行員的臨機應變能力就是無人系統比不了的。

再看看技術層面。這款無人機採用的“曲柄風箏”飛翼佈局,可是隱身和氣動設計的頂級難題。與傳統的飛機相比,飛翼的設計就如同在冰上騎獨輪車一樣,稍微的不慎就可能失去平衡,控制的難度也相對較大。

採用對B-2的飛控軟件的10年不懈的努力的詮釋手段,我們也終於在這次的試飛中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無疑說明了我們自己的飛控算法和傳感器的技術已經真正的突破了瓶頸。

其最爲絕的就是機翼末端的“開裂式舵面”了,它就像手指般地微調着一架風箏似的精準地控制着飛機的姿態,極大地提高了起降的安全性。

至於戰鬥力,這傢伙肚裏能裝15噸彈藥,航程超過1萬公里,還能帶上“驚雷-1”高超音速導彈,藉助無人機的先發制人,在第二島鏈的天空中就悄悄的將導彈一一發射了下去,對手的防禦系統基本都反應不過來,就這樣一發一發的將其打的寸步難行。

但它和轟-20的分工很明確:無人機負責高風險滲透和飽和打擊,轟-20則靠1.4萬公里航程和45噸載彈量擔當洲際核威懾的定海神針。

說到底,未來空戰早不是單挑的年代了。咱們正在搭建一個“有人機+無人機+預警體系”的殺傷網,轟-20是這個網的指揮中樞,無人機則是靈活的觸手和拳頭。

這種組合讓中國空軍真正從“防空的盾”升級成“攻防一體的矛”,所以別再糾結“誰替代誰”了——轟-20和它的無人機僚機,正在聯手改寫太平洋上的遊戲規則。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