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彈射成功!殲35創全球首次紀錄,福建艦“三傑”戰力拉滿
隨着一聲低沉的轟鳴,福建艦的甲板上一架深灰色的殲-35戰機便緩緩地滑向了電磁彈射的起飛位點。
在飛行員的確認背景下,彈射器與戰機的連接就已實現了起飛的信號,起飛的助理手勢也隨之落下,只隔了2秒的時間,戰機就像一道離弦的箭般的衝入了雲霄,尾焰在陽光下劃出了一道凌厲的弧線,令人目眩的速度把周圍的一切都拋在了後面。
伴隨殲-35的“電彈”成功首航,中國一躍成爲全球首個實現隱身艦載機電磁彈射的國家,而以殲-35、殲-15T、空警-600等三大“電彈”組成的“電彈三傑”,也正式宣告了福建艦的邁入了實戰化的新臺階。
以其堪稱“海洋幽靈”的隱身設計, 殲-35的海上隱身能力可謂大大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甚至不惜將其比作“海上神奇的幽靈”,可謂一身“隱形”之身,機體的表面光滑平整,縫隙極少,尤其是其垂尾和機翼的邊緣都採用了極爲尖銳的切尖處理,使其雷達的反射截面僅0.05平方米,在全球的隱身戰機中名列前茅。
而其更大的“高招”還在於,它不僅能在一般的陸地環境中靈活的“低調行事”,更能專門爲高鹽高溼的海上環境的特點所做的防鹽霧的塗層,使其在海上都能保持着15%以內的隱身的性能,即便長期部署在了航母上也能保持着“低調行事”的神妙之處。
藉助與氮化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協同工作,其可實現對300多公里的目標的先機先發、先到先打的空戰先機先發現、先機先打的戰術優勢.。
而福建艦的那一系列的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則可謂其“核心的黑科技”之所在.。僅憑這一瞬間的閃電般的巨大電能的釋放,就足以將7萬臺同時全功率的空調的耗電量都拋到一邊了,可它的存在卻僅僅只有2-3秒鐘的短暫的瞬間。
可謂“滿油”就能“起飛”的殲-35,其機腹的彈艙可容納6枚霹靂-15中距的空空導彈,同時其翼下也可掛載4枚隱身的巡航導彈,其總的載彈量達8噸。相較於美軍的F-35C僅能將4枚中短程的空對空導彈內置,殲-35的空對空火力卻呈現出了明顯的優勢,不僅能輕鬆地將小到百公斤級的無人機、一級甲型的飛行器甚至大到30噸的重型戰機等都能穩妥地由電磁彈射系統的力道可精準的調節。
其上艦更是大大地顛覆了人們對空警-600的傳統的、深厚的、長期的誤解和對其的各種所謂的“猜測”和“預測”。由遼寧艦、山東艦等航母的滑躍起飛的特性使得其所能搭載的直升機的探測範圍均相對有限,僅能對海面及海面兩側的較近的海區實施對海的巡邏警戒等作戰任務,對較遠的海區的巡邏警戒等作戰任務都難以實施。
藉助了電磁彈射的先進技術空警-600的“大蘑菇盤”(相控陣雷達)不僅能高效地跟蹤隱身的敵機,還能將航母編隊的預警範圍大大地擴展了數百公里,對敵機的早期發現提前了大半個小時,對我們的空中作戰具有了極大的戰略和戰術的制高點。
福建艦的逐步上艦同時,其配屬的空警-600早就先行部署在艦上,近日福建艦的甲板上先後同時出現了3架空警-600的實機,足見其在海上巡邏的威力無比,更可見其將來將能真正實現“深海持久盯防”的戰略意圖。
藉助“彈射三連”的一舉成名,似乎更直觀地證明了中國航母的技術已跨越了從一代到三代的巨大躍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更高的技術領先地位邁進。相比之下,電磁彈射的優勢就明顯了,它不再需要像蒸汽彈射那樣複雜的管道系統,從而不僅爲艦內的空間都騰出了空子,還爲未來可能的高能耗的裝備如激光武器等的發射預留了足夠的電力。
憑藉對電磁彈射的能耗的深入攻關,福建艦的成功建成就直接打破了“只有核動力才能支撐電磁彈射”的長期的誤解和禁錮,開創了我國常規動力航母的電磁彈射發展的新局面。可謂“隱形的先鋒”與“重磅的猛將”相得益彰,形成了極具殺傷力的“隱身突防+重拳洗地”的組合拳,不僅能有效地突破了敵方的空中防線,更能以重磅的猛烈的火力將敵方的空中防線徹底的摧毀。
隨着殲-35作戰半徑達到1350公里,搭配射程1000公里的隱身導彈,福建艦的打擊範圍已觸及關島以西關鍵海域。這款戰機還具備“彈射+滑躍”雙模式起飛能力,未來也能部署於遼寧艦、山東艦,實現三航母協同作戰。從近海防禦到遠海防衛,殲-35的翅膀下,是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戰略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