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武統臺海,朝鮮趁機南下統一?美國干涉下,韓遭受滅頂之災?

來源: 更新:

臺海風雲起,半島生變數。韓國軍方一份祕密報告曝出驚人推論,卻遭專家連環打臉。

隨着近日對韓國軍方內部的某種預測的流傳,如一旦解放軍的武統臺島就可能趁機南下發動統一戰爭,韓國也將面臨“滅頂之災”。剛剛由韓國軍方一名高級官員對美國《國防博客》的獨家爆料一出,就在國際社會掀起了極大的波瀾,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和紛紛的評論。

伴隨2027年這一“關鍵的時點”的逐步臨近,某位匿名的官員也開始了對其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的深思熟慮的準備工作。

可他居然將美國因臺海的衝突會將在朝鮮半島的軍事資源都分散了出來給了朝鮮的這三個“利”都說得通:一是將美國的在朝鮮半島的軍事資源都分散了出來給了朝鮮,二朝鮮趁機對韓國的這個有限的打擊或甚至對韓國的全面入侵;三這一切都居然還“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

軍事專家們看到這份報告後卻紛紛搖頭。他們認爲這種推測完全站不住腳,特別是“朝鮮南下符合中國利益”這一觀點。臺海問題本質上是中國的內政,關乎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朝鮮半島問題則是冷戰遺留的安全困境,核心是朝美對立與非核化進程。兩者根本不是一碼事。

從歷史角度看,中朝雖然保持傳統友好,但中國從未支持朝鮮以軍事手段改變半島現狀。實際上,中國一直是半島和平的重要穩定力量,從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署後,中國就始終堅持“半島無核化、不戰不亂”的原則。

2017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明確表態:“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可能性,1%都不行。”這一立場至今沒有改變,中國絕不會允許半島發生戰事,因爲這會直接威脅中國東北邊境的安全與經濟發展。

朝鮮方面的真實意圖也很明確:自保而非進攻,特別是尹錫悅政府上臺後對朝鮮採取強硬姿態,朝鮮方面已經厭煩了韓國外交政策的反覆無常,甚至首次提出不再謀求半島統一,將韓國定義爲“外國”。

朝鮮發展軍力和核導彈,首要目標是遏制美國對半島的軍事幹預風險。駐韓美軍、駐日美軍以及美韓聯合軍演,纔是朝鮮心中的直接威脅。朝鮮對美國的警惕遠高於對韓國的敵意。

從純軍事角度看,朝鮮所謂的“南下統一”說法更站不住腳。儘管朝鮮擁有百萬陸軍及核導技術,但其常規軍事力量與韓美聯軍存在明顯代差。

朝鮮空軍主力仍爲米格-21、米格-29等二、三代戰機,而韓軍已裝備F-35、F-15K等四代半、五代戰機。朝鮮海軍以小型巡邏艇爲主,缺乏大型水面艦艇(最近幾十年只有2艘新入役的5000噸級大驅)。相比之下,韓國軍隊的裝備水平、信息化能力及後勤體系均領先朝鮮。

美國在韓部署有F-35戰機、航母打擊羣等固定編制部隊,戰時可快速增援。朝鮮若發動全面入侵,需要突破韓軍防線、抵禦美韓聯軍空中與海上打擊、維持漫長補給線,這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朝鮮的核武庫確實能形成一定威懾,但其目標是爲了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而非主動引發全面戰爭。朝鮮若試圖通過常規戰爭南下,無異於以卵擊石。

韓國真正的擔憂可能並非朝鮮南下,而是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美國國防部即將發佈的《國家防禦戰略》草案中提出的“戰略靈活性”概念,表面上是軍事部署優化,實際上是將韓國推入大國博弈前線的危險信號。

這一政策要求駐韓美軍不僅要防禦朝鮮威脅,更要隨時準備投入臺海或南海衝突,這意味着美軍在韓國基地可能被用於干預臺海事務,而韓國將被綁上美國遏制中國的戰車。

美國太平洋陸軍甚至公開討論“駐韓F-35無需加油直飛臺海”的作戰想定,全然不顧此舉將使韓國成爲解放軍火力覆蓋的首輪目標。這種赤裸裸的戰略犧牲,迫使韓國啓動“安全多邊化”進程,但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但韓國的“自主防禦能力”卻始終困擾於如何突破自身的“瓶頸”:如計劃的遠程精確打擊系統的射程僅能到達朝鮮的戰略的縱深的500-800公里,根本難以真正的將朝鮮的軍事指揮系統和軍事戰略的核心打的到手;更何況“智能軍隊”的依託的AI指揮系統,其核心的算法都還要由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來控制。

這次韓國軍方匿名官員的言論與現任政府的公開政策明顯不一致,反映出韓國國內的政治分裂。現任總統李在明對華政策較爲務實,多次強調中國是韓國重要貿易伙伴,並明確表示臺海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與韓國無關。

而此前尹錫悅政府上臺後,推行親美一邊倒外交,刻意炒作中國威脅,試圖將臺海問題與半島安全掛鉤。尹錫悅曾稱“臺海問題是全球問題”,試圖爲介入臺海尋找藉口。

軍方匿名人士拋出與政府基調相悖的激進言論,很可能是國內保守勢力或軍方內部某些派別對李在明政府外交政策方向的“試探”,這些人沿用誇大中朝“威脅”的舊套路,通過製造“外部威脅”來轉移矛盾。

韓國真正需要擔憂的不是朝鮮南下,而是被捲入大國博弈的漩渦。美國要求韓國“爲臺海危機派遣海軍特遣隊”,本質上是在測試韓國能否成爲亞太版的“烏克蘭代理人”。歷史經驗表明,依附性安全從來不是真正的安全。

東北亞的地緣安全格局遠比“多米諾骨牌”理論複雜。各方都不願輕易打破現有平衡:中國堅持不戰不亂,美國不會放棄韓國,朝鮮優先考慮自保,韓國則害怕被拖入大國衝突。

真正的風險往往不是戲劇性的連鎖反應,而是戰略誤判和內部政治博弈。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