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原配明知二房生子,仍公開示愛,與宗家恩斷21年前已成定數
娃哈哈300多億的遺產大戰仍在繼續,宗慶後從“宗老”變成“老宗”,也就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三個私生子,與高管杜建英的婚外情,成功讓宗慶後“塌了墳”。

全網都在爲宗馥莉忍辱負重的二十多年感嘆,畢竟從14歲起,小小的宗馥莉就已經知道了父親對母親的背叛。
但她仍舊能不動聲色,幫父親掩蓋與“如夫人”杜建英的私生子,或許,她的人生從那時起,便已經進入了“復仇”模式。

但是,宗馥莉又是如何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一個14歲的孩子僅僅靠自己的謀劃,就能隱忍多年,一步步走到娃哈哈掌門人之位嗎?

如今再翻看2004年,央視第一財經對其母親施幼珍的採訪,恐怕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宗馥莉的母親,早在21年前,就已經將今日與宗家族親的反目,寫進了宗馥莉的人生履歷。

2004年,施幼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自己當初嫁給宗慶後時,想法單純,甚至連宗慶後一個月有多少工資都不知道。

更是對宗慶後的家庭經濟狀況無從過問,因爲宗慶後是家中的老大,對宗家有長兄之責,但這個“老大”卻並不受他父母的重視。
施幼珍直言,宗家沒人關注他,這麼多年宗慶後都沒得到多少關愛。

施幼珍的話,明顯是在暗示宗家父母,自己的公婆幾乎從未給過宗慶後“母慈父愛”。
當着央視媒體能直白的揭露至此,足見施幼珍對公婆的不滿,也可以說他在替宗慶後鳴不平。

聯想宗親後的成長過程,也能佐證施幼珍此話不假。
宗慶後從小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家中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大,爲了減輕家庭負擔,17歲初中畢業,他就輟學外出打工補貼家用。

施幼珍恰恰是考慮到宗慶後早年喫苦受罪的經歷,才由衷的發出瞭如下的感嘆:他失去的愛太多了,我應該照顧他,應該從這些方面多給他一些關愛。

施幼珍的話,當時聽上去沒有任何問題,一代貧苦出身的創一代,經歷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終於打拼到了事業的巔峯,得到了夫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心疼,是讓人羨慕的一對夫妻。

但如今再看這段採訪,施幼珍的那句“蠻可憐”的,恐怕是另有寓意了。
這段採訪的時間是2004年,當時小三杜建英已經爲宗慶後生下了一兒一女,並且是在宗馥莉美國留學期間,在宗家嫡長女的見證下完成的。

難道施幼珍會不知道宗慶後已經有了二房夫人,和兩個私生子女?
她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她纔會說宗慶後想起來也“蠻可憐”的,三個字是否已經預料到了日後宗家的爭產,必定會撕破臉皮,將宗慶後一生樹立起來的良好形象,毀於一旦?

而施幼珍在這段採訪時透露出來的,宗慶後並未得到過多少父母的關愛,宗家父母不拿他當回事,簡單的兩句話已經將宗家族親,對宗慶後的薄情、對杜建英小三上位的冷眼旁觀,一語道破。

只能說,當時的施幼珍已經看透了宗家族親的“喫血”與冷漠,所以纔會當着央視媒體,公然表達了自己對公婆的不滿。

或許,恰恰是因爲杜建英爲宗家生了2兒1女,纔得到了宗慶後父母的肯定,但別忘了法律規範的行爲之外,還有道德約束,杜建英哪怕是爲宗家綿延了子嗣,但說到底也是品質不端之人,如今大衆的口誅筆伐都是她應得的。

希望這場遺產之爭,僅僅是宗馥莉收歸娃哈哈資產的一步棋子,希望正義不要再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