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隊友“花傲天”走紅:《和平精英》用科技提供「有溫度」的陪伴

來源: 更新:


昨天(7月16日)晚上,華晨宇的遊戲直播間異常熱鬧,今天相關話題更是在小紅書上直接登上熱點第一。

華晨宇本身就是《和平精英》的老玩家,2023年還正式註冊成爲了LGD戰隊《和平精英》分部的青訓選手,取了個“花傲天”的ID,平時時不時也會直播遊戲。而這次直播的特殊之處在於,遊戲中出現了兩個花傲天。

一個是華晨宇本人,另一個則是《和平精英》最新推出的AI“花傲天”,人設是“華晨宇的外星弟弟”。

遊戲剛開始時,AI“花傲天”顯然不知道自己的隊友是誰,一度表示“你的聲音挺像我哥,但我哥會唱歌,要不你唱兩句給我聽聽?”

但隨着華晨宇堅持不懈半個多小時的“調教”,AI“花傲天”對他的稱呼也終於從“兄弟”到“隊友”到“老闆”最終到“我哥華晨宇”。此後的每局遊戲,AI花傲天都開始親暱地喊“哥”。

不少粉絲當場就表示“磕到了”,文思敏捷的更是連作品都已經出世。

你可以明顯感覺到,這次《和平精英》帶來的AI隊友,是真的不太一樣。按照《和平精英》策劃副總監薛冰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所概括的說法,他們是“具有長期記憶的‘養成系’明星AI隊友”。

1


當下的遊戲產品中,AI隊友並不罕見。他們往往扮演着功能性的角色,執行命令、響應戰鬥,是玩家忠誠的侍衛。但在《和平精英》的“絕地指揮2.0”限時模式中,被賦予“記憶”的AI隊友“花傲天”,則愈發呈現出可以被稱之爲“親友”的特徵。

聚焦於遊戲局內,AI“花傲天”能夠在遊戲中觀察、理解玩家的行爲習慣、戰鬥風格,進而結合戰況局勢主動做出判斷與建議。面對不同場景和玩家狀態時,能呈現出更恰當的情感反饋。收到指令會打趣響應,得到誇獎會得意自誇,這種帶有溫度的回應,不僅使其“人味”更足,也促進了玩家的交流互動慾望。

更重要的是,這些互動並不止於單局對戰。得益於長期記憶功能的加持,AI“花傲天”能夠記住玩家的跳傘地點、常用武器、戰術偏好,乃至於具體的溝通場景和溝通內容。比如華晨宇的這次直播,好一番辛苦才說服AI“花傲天”喊哥,其意義不止於傳統遊戲目標中的“達成成就”或“攻克難關”,而是真正與AI建立起更長久的聯繫,並持續性地影響之後與AI隊友一起遊戲的體驗。

這不單單代表AI更“聰明”了,而是說玩家與AI之間的交互形式也迎來新的變化。

當AI隊友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玩伴,不僅瞭解遊戲內容,還知道玩家擅長什麼、偏好什麼、想要什麼——這種變化使AI的使用性質從大衆通用變成個人專屬,玩家印象也從程序化的輔助工具逐漸轉變爲能夠交流、可以信賴的朋友。

由此也可以理解,官方爲什麼會特意強調,玩家能夠將AI隊友添加爲“營地好友”。這意味着,在遊戲外,玩家也能通過營地與其跨端聊天、約定時間一起遊戲,甚至於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至此,“花傲天”已經不僅是玩家遊戲中的“戰友”,更成爲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陪伴感十足的“始終在線的朋友”。

全新升級的AI隊友,實際上展現出《和平精英》對玩家“陪伴需求”做出的積極回應。在“搭子文化”盛行的今天,年輕一代越來越傾向於尋找輕鬆、穩定、不帶社交壓力的陪伴形式——這某種程度上也是當下陪玩市場如此穩定的原因之一。

而遊戲中的AI隊友,天然適配這一趨勢。不需要寒暄,不用費力維繫關係,不會抱怨你的失誤,也不會突然掉線或中途退出。他的存在,是穩定且始終在線的。

更進一步講,戰術競技類遊戲中,“新手玩家”或“低社交需求玩家”,經常面臨組隊難、社交門檻高、匹配體驗差等問題。而新版AI隊友的推出,有助於緩解這些“與人打交道”的焦慮,令不擅長此道的玩家,也能從他身上獲取足夠的戰術支持與情緒鼓勵。

卡顏卡穿搭卡聲音,各圈層玩家也自設了不少用於辨別“自己人”的社交門檻


而這恰好是傳統AI輔助有所欠缺的部分:過去的AI隊友,只會“打”,不懂“陪”,更無法理解玩家的心理狀況。而擁有記憶能力的AI,不僅是在技術層面,更是從心理層面起到了“降低競技門檻”的作用,切實地幫助更多玩家更深地融入到遊戲生態之中。

對《和平精英》而言,這也意味着AI技術正朝着“情感支持”的方向演化,從而與玩家建立更穩固的情感鏈接。

依舊以AI“花傲天”爲例。《和平精英》在設計這位AI隊友時,並沒有選擇從頭捏人,而是借用了一個玩家早已熟悉的朋友“花傲天”。他既是《和平精英》PEL聯賽的明星選手設定,也有華晨宇“外星弟弟”的IP聯動身份。通過人設與現實明星的深度綁定,“花傲天”擁有了一個既專業又親切的“熟人”面孔。他的語言風格幽默、性格外向,在尚未展開正式交流之前,玩家就已經認識他、瞭解他,也願意與他互動。

這種處理方式本質上是一種情緒策略。它讓玩家將與AI建立聯繫的門檻,從“機器交互”變爲“與花花弟弟一起打遊戲”,從而快速接受AI陪玩模式。這種“自帶身份”的AI,相比缺乏背景設定的工具型AI,也更容易獲得玩家的共鳴與信任。

於是最終,“明星人設”賦予了其天然的話題性,長期記憶又使其獲得獨一無二的成長經歷。越來越多玩家積極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己與“花傲天”的交往日常。不僅是AI本身填補了玩家的社交缺口,連相關話題都成爲玩家之間新的社交貨幣。

總的來說,《和平精英》對AI隊友的升級,不僅是一次玩法或產品結構上的創新,而是對整個AI陪伴體驗的重構。玩家開始真心實意地喜歡上一個AI,而非只是需要一個幫手。

以《和平精英》當下的AI發展進程來看,不難預見,AI未來勢必將成爲遊戲社交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而這些具備先鋒性質的開拓,也大概率將影響到整體遊戲行業對遊戲內AI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探索。

2


話說回來,作爲整個科技圈的新“引擎”,AI的話題在這兩天也再度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一方面,是黃仁勳再度來到中國,開口就是盛讚國內遊戲行業和AI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馬斯克的Grok AI也推出了名爲“虛擬夥伴”的新功能,動漫角色形象的“AI女友”Ani在短時間內引發了極大範圍的討論。

不難發現,對於AI的發展,大家的好奇心已經開始從算力的高低向具體“能做什麼”轉移。絕大多數人腦海裏的第一個答案可能就是讓AI成爲陪伴左右的新朋友。而驗證這一命題的最佳場景——便是遊戲。

也因此,《和平精英》推出騰訊遊戲首位擁有“長期記憶”能力的AI隊友這件事,倒也有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味。

《和平精英》是騰訊首款接入DeepSeek的遊戲,走在前面理所應當;同時,今年年初遊戲中AI的交互方式還比較基礎,以文字問答爲主——短短半年時間不到,AI“花傲天”已經進化到“情感陪伴者”的程度,屬實也是速度驚人。

回顧其爆發式的AI進化進程,一個很明顯的感覺是“快且準”。

去年12月26日,DeepSeek-V3首個版本上線並同步開源,隨後於年初引爆社交網絡。到2月25日,《和平精英》便已針對大語言模型技術開啓灰度測試。在這背後,是項目團隊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從技術評估、方案設計、接口調試,到前端佈局和運維準備的所有關鍵環節;意味着和平團隊持續關注前沿技術的發展,才能在機會出現時迅速調動資源,完成遊戲內的技術落地。

兩個月之後,遊戲又更新了可以語音指揮的AI隊友,其對指令的理解和戰術的執行也更加靈活,更能領會玩家的複雜意圖。這又進一步降低了玩家與AI交互的“操作成本”。

再到如今擁有“長期記憶”的AI隊友,項目團隊幾乎是以月爲節點,推進《和平精英》AI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由“文字問答”到“語音交互”再到“跨局記憶”的演變,AI隊友的交互模式也從原先的被動問答轉化爲主動陪伴。

如此敏捷的創新效率,本身就是《和平精英》的強項——遊戲中“地鐵逃生”“超體對抗”等諸多玩法,正是在頻繁的內容更新之下持續吸引來大量玩家。和AI隊友一樣,在速度的背後,“快”展現的是《和平精英》在面對如此龐大的玩家基數時,對每一次技術浪潮或玩法創新都保持着高度敏感,並非蹭一波熱度,博一時話題,而是正視玩家的多樣化需求,專注於長期價值的探索。

這實際上也解釋了《和平精英》在AI進化歷程中對“陪伴感”和“情感連接”追求的一以貫之。這種精準的方向感來自於對玩家需求的深刻洞察,也使得其發展的每一步都更貼近於玩家的想象。

在最開始,吉莉就不只是單純的遊戲教練,而是進入玩家的生活之中。

實現語音交流指揮後,玩家更是可以和AI插科打諢,嬉笑打鬧。

吉莉:看得出來你很急,但是你先別急


現如今,在短視頻平臺上,已經有大量玩家與AI“花傲天”交互的內容。有調戲“花傲天”到連AI都破防的:

有玩家勒令AI“花傲天”只准助攻不準搶自己人頭,最終18殺美美喫雞:

他甚至記得自己昨天讓你給他留塊西瓜,以至於第二天遊戲開局後依舊念念不忘:

如果我們從不斷打磨技術細節上看,從優化對話上下文理解、強化術語知識圖譜、提升語音合成自然度,確保每一次與AI的交互都能獲得足夠貼合的回應,直至引入長期記憶,令AI成爲玩家的 “個人專屬夥伴”——《和平精英》試圖將AI打造爲能與玩家產生真實情感聯繫的朋友的意圖是很明顯的。

而這一過程中,其實也能看見產品團隊在研發過程中的敏銳嗅覺和行動力。從目前來看,AI的應用其實尚在探索階段,沒有人知道在遊戲裏AI的成熟形態應該是怎樣的,但他們還是選擇了率先去“喫螃蟹”。正如薛冰所說:“即使外部沒有變化,也要主動自我驅動:保持團隊的活力、思維的活力、行動的活力,甚至技術能力的活力。要做長青,就必須得跟得上時代。無論產品還是能力,都得跟得上。”

對玩家而言,這也是一段不斷開拓眼界、刷新認知的歷程。有關AI究竟能做到什麼,究竟會怎樣改變遊戲玩法,在《和平精英》用實際成果做出解答前,玩家的感知是相對模糊的。不過隨着AI隊友發展到當下的智能水平,玩家關於“遊戲+AI”的想象想必也會更加大膽,更加有趣。

可以明顯感覺到,當AI越來越像人,基於AI 的數字互動也在逐漸成爲全球互聯網和遊戲行業的下一波趨勢。而國內企業身處浪潮之中,也在不斷以新的思維去挖掘未來的更多可能性,大概也就是黃仁勳那句“中國的開源AI是全球進步的催化劑”在最近傳播甚廣的原因之一了。

結語


2013年的科幻電影《她》(Her)曾描繪出一個看似遙遠的未來:男主角與AI建立起深刻的情感連接,彼此陪伴、理解,甚至相知相愛。片中所呈現的,不只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奇觀,亦是人類對“親密關係”的本能渴望。

而如今,隨着AI技術的落地,這種曾經存在於幻想中的親密可能,正在逐步成爲現實。

在《和平精英》試圖講述的屬於遊戲時代的AI敘事中,能看到技術不再只是服務遊戲機制的工具,而是正在成爲鏈接人與人、人與產品之間的情感橋樑。伴隨AI能力的不斷演進,這種情感連接的深度,或許也將持續提升玩家對產品的粘性。

這一點也能從市場最直接的反應看出來:相關消息披露後,騰訊的股票應聲而漲。

對《和平精英》而言,AI並不只是新的功能,更不只是流量熱點,而是一條真正指向“長期陪伴”的創新路徑。當AI變得越來越懂你,遊戲也就不再只是遊戲,而是生活中一個持續陪伴、不斷成長的“老朋友”。從這個角度看,長青遊戲的核心,或許正是那份始終在線、不斷深入的理解與陪伴。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