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崑劇界唯一!上海崑劇團全本《牡丹亭》獲第十八屆文華劇目獎

來源: 更新:

11月4日晚,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在重慶舉行,第十八屆文華獎評獎結果揭曉。上海崑劇團全本55出《牡丹亭》榮獲文華劇目獎。閉幕式現場,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作爲獲獎代表上臺接受頒獎。當晚,全本《牡丹亭》主演羅晨雪、胡維露表演的劇中【驚夢】片段,作爲開場節目亮相。

全本《牡丹亭》是全國崑劇界唯一入選本屆文華獎終評的作品。此次獲得我國舞臺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文華獎,上昆上下倍感振奮、歡欣鼓舞。“今晚站在這個承載着中國文化藝術最高榮譽的舞臺上,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恩與激動。這份殊榮,不僅屬於上海崑劇團,更屬於滋養我們的這座城市。”谷好好激動地表示。

兩位主演羅晨雪與胡維露也相當興奮。“這部作品從排練到呈現,每一處細節都浸透着整個團隊的堅守與付出。能在舞臺上演繹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傳奇,我深感幸運。未來,我會帶着這份集體榮譽繼續砥礪前行,潛心打磨技藝,爲傳承和弘揚崑曲藝術貢獻更多力量!”羅晨雪表示。

胡維露說:“作爲柳夢梅的飾演者,我與有榮焉。自2022年投入排練,我們一路風雨兼程、歷經考驗,既收穫了觀衆們的喜愛,更深切體悟到傳統文化復興的澎湃力量。每場演出的背後,是臺前幕後所有人的凝心聚力,正是這份合力,讓我們始終保持陣容齊整、精氣神飽滿的狀態。這份認可既讓我備受鼓舞,更激勵着我在藝術之路上步履不停、篤行不怠。”

湯顯祖的《牡丹亭》穿越400餘年時光,至今依然打動人心。它不僅是一部戲劇,更承載着詩性寫意的中華美學精神,是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將這部文學鉅著完整呈現於舞臺,是幾代崑曲人共同的夢想。上海崑劇團建團47年來,歷經十餘次對《牡丹亭》的打磨與演繹,爲全本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上昆以“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精神爲指引,探本溯源、鉤沉史料,以今人視角詮釋古典精粹,推出全本55出《牡丹亭》,通過上、中、下三臺大戲的體量,實現傳統經典的當代迴歸。

導演郭小男秉持“舊中見新、新中有根”的創作理念,攜手主創團隊,聚焦劇目的高質量思想水平和藝術水準的呈現,推進該劇編、導、演以及音樂、舞美等諸多創作生產力要素的優化組合。《牡丹亭》也是一次上昆藝術力量的綜合體現。上昆“五班三代”演員傾巢而出,國寶級老藝術家嶽美緹、蔡正仁、張靜嫺、計鎮華、劉異龍、張銘榮、李小平出動擔任藝術指導。

得知喜訊後,老藝術家們也第一時間送上祝賀。“《牡丹亭》是崑曲史上最閃亮的座標,是無數人心中縈繞不去的夢,衆多生旦演員都是從‘遊園驚夢’邁出舞臺第一步。而今,上昆一代代青年演員已茁壯成長爲觀衆喜愛的杜麗娘與柳夢梅,我心花怒放!熱切期待上昆繼續千錘百煉,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嶽美緹表示。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不僅是對上昆藝術水準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劇團多年來守正創新藝術實踐的高度認可。崑曲藝術源遠流長,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與耕耘。願上昆以此爲契機,繼續潛心創作、精研技藝,排出更多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劇目,讓雅韻清音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蔡正仁說。

張靜嫺獲知消息後熱淚盈眶,“這部作品凝聚着上昆幾代人數十年的心血,更見證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是我們引以爲傲的作品。當下文藝繁榮,佳作頻出,文華獎對崑曲的肯定與褒獎,給予堅守崗位的我們極大鼓舞。我們會以此爲動力,守護、傳承好六百年崑曲瑰寶,創排更多好戲,培養更多青年人才,回報社會的支持與厚愛。”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