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後最強返場!《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迎上海首演,賣座率爆102%

來源: 更新:

11月4日,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出品,大麥Mailive、上海大劇院聯合出品,上海音樂劇藝術中心、“當然有戲”主辦的音樂劇《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正式亮相。暌違23年,世界音樂劇史上的不朽經典以音樂會形式重磅迴歸,正式拉開爲期55天的駐演大幕。作爲中國大陸的唯一一站,首演成功掀起了“赴滬觀劇”的全民熱潮,在熱烈的氛圍下,共同見證了這場跨越時空的藝術盛宴。

圖爲音樂劇《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世界巡演劇照

從1985年倫敦首演到2025年上海重逢,從23年前首次登陸中國大陸的票房奇蹟到如今,這部承載着愛與救贖的作品,在東方沃土上續寫其歷久彌新的傳奇。以上海文廣演藝“SEE YOU IN SHANG HAI上海見!”駐演品牌爲紐帶,《悲慘世界》積極與文旅商展深度合作,以更具生命力的姿態融入城市文化脈絡。

開票秒罄燃爆劇迷熱情,“中國大陸唯一一站”引領“赴滬”熱潮

作爲首部登陸中國大陸的西方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兩次上海亮相,恰是中國音樂劇市場成長的縮影——23年前的“破冰之旅”創下票房神話,如今40週年紀念版的迴歸,作爲中國大陸唯一一站,更將全國劇迷沉澱二十餘載的熱情推向高潮。

2002年該劇首登上海大劇院之時,國內音樂劇市場尚處萌芽階段,西方經典音樂劇對多數觀衆仍是新鮮事物。彼時《悲慘世界》的21場演出堪稱“音樂劇啓明星”:多數觀衆首次踏入劇場,在動聽唱段與精彩劇情中真切感受其魔力,不少人的音樂劇認知便始於這部巔峯之作。而對行業從業者來說,《悲慘世界》帶來的更是觀念上的震撼與洗禮——其成熟的藝術架構、市場運作模式,不僅打破了當時演出市場的多項紀錄,更讓海內外戲劇從業者清晰看到了音樂劇在中國的巨大潛力,成爲中國音樂劇市場名副其實的“破冰者”。

圖爲音樂劇《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世界巡演劇照

《悲慘世界》的破冰效應持續發酵,在此後的十年間,上海的音樂劇產業快速發展,上海大劇院相繼引進原版音樂劇《貓》《音樂之聲》《劇院魅影》《獅子王》《媽媽咪呀!》等經典作品;上海文廣演藝集團進一步大力推動音樂劇產業發展,《媽媽咪呀!》《貓》《劇院魅影》等作品中文版的面世迅速打破語言隔閡,讓觀衆更易走進劇場;聯合東方衛視推出的音樂劇文化推廣節目《愛樂之都》讓更多觀衆瞭解並愛上音樂劇,並在音樂劇原版引進、中文版製作和本土原創上持續發力,爲中國音樂劇產業化探索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實操經驗和比照樣本,引領中國音樂劇不斷進入“下一個時代”。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表示:“上海是中國最大的音樂劇市場,作爲紮根上海的演藝集團,十餘年來,我們上海文廣演藝集團一直致力於在音樂劇產業的打造上,推動中國音樂劇產業在創作、製作、運營等全鏈條走向成熟。”在這份努力下,如今,中國音樂劇市場已經迎來了它快速成長的“黃金期”。

也正是當今運營和製作技術的日益完善,讓《悲慘世界》的再次迴歸提前落地。最初外方方案中,中國巡演要等到2026年後,直至去年上半年,因某城市檔期決策滯後,意外空出八週窗口期,SMG LIVE接獲消息後迅速拍板,才搶下這“大陸唯一一站”的寶貴機會。麥金託什在給中國觀衆的問候視頻中也感慨:“不敢相信距離我第一次把完整版《悲慘世界》帶到上海已過去了23年,我迫不及待想在中國聽到《悲慘世界》的音樂再次響起。”

事實證明,觀衆也早已迫不及待。自2024年12月24日開票以來,上海站64場演出門票迅速售罄,爲滿足觀衆需求,10月25日加開的數百張加座引發觀衆連夜現場排隊搶購。目前整體賣座率高達102%,總票數超10萬張,總票房累計突破8851萬元,這份成績單背後,是市場成熟度與觀衆熱情的雙重爆發。值得一提的是,《悲慘世界》項目首次推出限時“改簽”功能,讓對自己觀演時間不確定的觀衆也可以無憂購票。

圖爲音樂劇《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世界巡演劇照

熱度的背後,更是觀衆羣體的迭代與審美升級:如今從00後學生到60後資深劇迷,不同年齡段觀衆紛紛走進劇場。“赴滬觀劇”更成爲全國劇迷的新選擇,觀演羣體中外地觀衆佔比高達47%,北京、杭州、廣州、成都等城市的劇迷組團“赴滬”,現場甚至不乏海外觀衆打“飛的”前來。看“大悲”、游上海,串聯起一系列文旅活動的消費模式,已成爲當下文旅融合的新風潮。

首演現場,來自成都的劇迷李女士的感慨頗具代表性:“爲了這場演出特意提前兩天來上海,真的等了太久太久!之前一直沒敢想能在國內看到原版‘大悲’,所以特意搶了首演票,終於圓夢了。”從2002年的啓蒙到如今的全民追捧,李女士的圓夢之路,正是《悲慘世界》在中國音樂劇市場影響力的最佳註腳。

四十年傳奇再啓航,經典旋律跨越時空共鳴

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談及2025年重返上海的《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她直言彩排時便被拉回23年前的感動。“雖爲音樂會形式,卻可更精確地稱其爲‘半舞臺版’。和2002年的舞臺相比,它用到了更多多媒體手段,舞臺表現力絲毫不遜色於我2002年的震撼與感動——哪怕前奏曲響起,熟悉的觸動就會湧現。經典的魅力從不會褪色,雨果這部文學鉅作本身的力量,加上主演們出色的舞臺表現力,至今仍能直擊人心。”張笑丁坦言,《悲慘世界》的兩次上海亮相,恰是中國音樂劇發展歷程的生動縮影。

當全國劇迷的期待聚焦,這場音樂會版演出以獨特魅力點燃全場。交響樂隊率先奏響《悲慘世界》經典序曲,木質街壘造型的燈架從舞臺上升起,如同雕塑般立體的舞臺佈景隨之鋪展,將觀衆瞬間拉回19世紀法國巴黎。街頭的煙火氣與時代沉重感徐徐浮現,一場史詩之旅就此拉開。

在隨後兩個半小時的演出中,一曲曲承載角色命運與時代悲歡的旋律接連響起。“芳汀”以清亮聲線唱響《我曾有夢》,隱忍的力量直抵人心,讓臺下觀衆難掩激動;從數百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的專屬“上海站”珂賽特,更以純淨通透的童聲演繹《雲端城堡》,讓雨果筆下苦難中守望希望的小孤女形象瞬間鮮活。當《帶他回家》的旋律流淌,冉阿讓沉穩亮相,醇厚嗓音裹挾着牽掛與期盼,將角色的掙扎與堅守詮釋得淋漓盡致,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時,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日復一日》的現場呈現更顯張力,在冉阿讓的領唱下,所有角色相繼起立,多重聲線交織共鳴,力量感穿透全場,成功將現場氣氛推向頂峯。

圖爲音樂劇《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世界巡演劇照

除了旋律與演繹的震撼,此次音樂會版的舞美燈光設計同樣爲演出增色不少。戰鬥場景中,急促閃爍的冷色光影交織穿梭,精準模擬出槍林彈雨的緊張對峙,讓觀衆彷彿置身巴黎街頭的抗爭現場;演員獨唱時,暖黃光暈溫柔包裹周身,光線隨歌聲起伏明暗,將角色深藏的悲喜、執念與期盼細膩渲染,讓情感傳遞更具穿透力。尤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當劇情觸及心靈深處的溫暖瞬間,一道象徵救贖與希望的純淨白光便傾瀉而下,穿透舞臺的明暗交織,既呼應《悲慘世界》的核心主旨,更帶來直擊心靈的極致視覺體驗,讓舞美與劇情、音樂達成完美契合。

亮眼的視聽呈現之外,此輪上海站的卡司陣容更堪稱夢幻。多數主演均擁有《悲慘世界》原版演出經歷,他們或加盟倫敦西區、百老匯核心駐演版,或參演25週年、30週年等重磅紀念音樂會,對角色的詮釋歷經全球舞臺檢驗。這一高規格陣容的組建,源自制作人卡梅隆·麥金託什對演出品質的極致堅守,他始終堅持以“頂尖班底”匹配經典IP,拒絕爲頻繁巡演犧牲演出質量,更親自統籌陣容搭建,以此回饋中國觀衆23年的等待,盡顯滿滿誠意。其中冉阿讓一角由兩位實力演員聯袂呈現:“傳奇元老”阿爾菲·博伊曾主演2011年倫敦皇后劇院版、2015年百老匯版等核心版本,更在2010年倫敦O2體育館25週年紀念音樂會上擔綱該角色,其塑造的冉阿讓被譽爲“教科書級”演繹;傑羅尼莫·勞赫則擁有跨地域演出履歷,涵蓋倫敦皇后劇院版及西班牙、阿根廷巡演,還曾參與30週年紀念音樂會。此外,沙威、芳汀、馬呂斯、愛潘妮、安灼拉、德納第夫婦、主教等角色的飾演者,也都是《悲慘世界》舞臺上的常客,其表現均獲全球觀衆認可。

圖爲音樂劇《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世界巡演劇照

從1985年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首演至今,《悲慘世界》足跡遍佈57個國家和地區、455座城市,被翻譯成22種語言上演,成爲全球演出史上無可爭議的現象級IP。四十年間,世界歷經變遷,但人們對善良的堅守、對救贖的渴望、對希望的追尋從未改變,這正是作品能夠穿越時空、持續打動觀衆的偉大之處。此次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不僅完整保留了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更藉助全新視聽技術讓雨果筆下的社會畫卷鮮活鋪展,讓四十年的核心價值以更靈動的方式觸達觀衆。

深度浸潤城市生態,煥新文旅商展融合體驗

這場跨越四十年的藝術盛宴早已跳出一方舞臺,以更鮮活的姿態融入整座城市的生活場景與文旅生態。依託一系列聯名產品,打破“票房天花板”,構建多元化收入模式;通過展覽、展映等系列場景活動,將“單次觀演”提升至“沉浸體驗”,增加大衆參與度;通過開拓線上渠道,塑造城市文化名片,吸引跨地域觀衆消費。一系列文旅商展融合拓展了音樂劇產業的邊界與價值空間。構建了一個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的文化消費生態系統。實現從“文藝繁榮”到“經濟繁榮”的傳導,使音樂劇市場的發展與城市經濟增長同頻共振。

沉浸式的40週年主題展覽亮相上海恆隆廣場,時光長廊、珍貴實物展示與視聽專區相結合,讓大家近距離觸摸IP四十年的發展脈絡;特別出版的典藏版圖書《悲慘世界:文學、舞臺與銀幕》中文版,用200頁的豐富內容搭配珍貴物料,給劇迷們提供了深度解讀作品的文本載體;聯合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的1995年倫敦十週年紀念版音樂會影像,更是憑着超高人氣躋身“最受用戶歡迎影片TOP10”,開票即售罄、加場再“秒光”,成了現象級的文化熱點。從展覽、書籍到影像,申城觀衆在演出正式開演前的一年內就得以全方位感受這一經典IP的獨特魅力。

而跨界聯動的篇章裏,更藏着不少驚喜。與中國郵政的深度聯動中,印有限定珂賽特形象的四款明信片、凸板印刷明信片,早已憑着法式浪漫與上海風情收穫滿滿好評,首演當日亮相的“小珂賽特”限定形象主題郵票紀念郵折,更成了收藏愛好者的心頭好;而和本土高端烘焙品牌的跨界合作,讓藝術記憶多了可觸摸的“溫度”——聯名套餐裏的法棍與帆布包,不僅是文藝青年爭相搶購的熱門單品,還被遊客當作特色伴手禮帶往全球,讓上海的這場文化盛宴突破了地域限制。這些滿是上海特色的衍生品,正悄悄成爲連接城市與世界的文化紐帶,讓IP的影響力不斷擴散。

從劇院內的震撼演出到城市商圈的沉浸式展覽,從深度解讀的典藏圖書到風靡電影節的影像作品,再到兼具實用性與收藏價值的跨界衍生品,《悲慘世界》40週年紀念版音樂會早已織就一張覆蓋電影、藝術、商業、旅遊、收藏的一站式文化消費網絡,讓“觀劇”這件事延伸出更多元的城市文化體驗。這場跨界融合的盛宴,不僅讓經典IP重煥新生,更以文化爲支點,撬動了多領域的消費增長,既彰顯了文旅商聯動範例的獨特價值,也爲上海“亞洲演藝之都”的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

這場跨越四十年的藝術奔赴還在繼續,未來兩個月裏,它將循着經典的足跡,讓更多人在上海觸摸世界文化的多元脈絡,也讓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與包容魅力,藉着這一史詩級IP的影響力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