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校聯動架起連心橋,閔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交大馬院結對共建

來源: 更新:

11月4日下午,“文明實踐在閔行——第二屆閔行區‘閔理我來說’全民宣講大賽決賽主題活動”在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來自各領域的選手們同臺競技,以生動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將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承載思想。活動同期舉行了閔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合作共建簽約儀式,標誌着區域理論傳播與文明實踐融合邁入新階段。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目標,量身打造“四個一”系列合作項目,在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品牌活動共創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此次“區校聯動”,將有效藉助交大馬院深厚的學術資源和理論優勢,爲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強勁的學術動力和智力支持,同時,閔行豐富的實踐場景也將爲馬院的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提供鮮活案例與實驗田,這意味着,未來將有更多“理論+實踐”的雙向奔赴,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得更深、更實、更接地氣。

多元故事傳遞奮進力量

本次活動緊扣時代脈搏,圍繞“初心、服務、奮進”三個篇章,展現了全區幹部羣衆在理論宣講與實踐探索中的豐碩成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首要任務落細落實。

“初心”篇章中,選手們再現消防救援人員逆火而行的英勇擔當,追溯紅色文化根源,重溫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的不變初心,展現了理想信念的傳承與堅守;“服務”篇章聚焦社區治理的細膩溫度、扶殘助困的感人瞬間、科創之城的動感節奏,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奮進”篇章則立足大思政課育人格局,描繪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奏響了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強音。

大賽不僅是一次宣講技藝的比拼,更是一次集體學習與思想洗禮的過程,有效打通了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里”,讓新時代的文明理念與思想光芒“飛入尋常百姓家”,爲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成爲文明閔行最溫暖的底色。

展望未來:固化品牌,拓展路徑,服務大局

據瞭解,本屆“閔理我來說”宣講大賽自今年5月啓動以來,吸引衆多市民羣衆通過線上線下報名參與,經過熱烈比拼、評審推薦,最終確定10組選手進入決賽。在緊張激烈的角逐之後,張瑜獲特等獎,徐思琪、張憶佳、朱筱獲一等獎,季繆文、耿瑞、塗巧毓、郭陶亮、王博、顏燕萍、楊永茹、謝曉東、劉耀煊獲二等獎,沈蓓莉、阿依提拉·吾斯曼、黃天宸、李夢、董炎華獲三等獎。中共閔行區區級機關工作委員會、閔行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馬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顓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七寶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獲得優秀組織獎。

以上獲獎選手將同本屆大賽30強選手同時獲得精英宣講團員身份,在短短兩年間,閔行區文明實踐精英宣講團再添新生力量,隊伍更加壯大,宣講更有力量。在往後的日子裏,他們將立足崗位、紮根基層,以實際行動擔負起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任務。

下一步,閔行區將以本屆大賽的成功舉辦和與交大馬院的簽約爲新起點,持續深化“閔理我來說”品牌內涵。一方面,聯動高校理論專家、區委黨校和基層單位等力量,通過聯手共商、資源共用、成果共享等,探索形成多方協同的工作合力、落地見效的工作體系,真正讓文明實踐融入基層理論宣講,既有高度更有溫度,既“聚人氣”更“添生氣”。另一方面,不斷提升宣講的理論深度與時代氣息。通過“講、展、演、踐”,研磨分衆化宣講提綱、提升隊伍能力水平、全域覆蓋宣講受衆,將優秀的內容轉化爲基層治理、民生服務的具體舉措,確保文明實踐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