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突變!美軍批准援烏戰斧導彈!普京說,俄軍能實現所有目標
一枚射程可達莫斯科的“戰斧”巡航導彈,正在攪動整個俄烏戰局,也讓美俄關係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11月初,美國傳來消息,五角大樓已正式批准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航導彈。
戰斧導彈
這款素有“美軍王牌”之稱的遠程打擊武器,其射程足以覆蓋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將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俄烏衝突的態勢。
“海燕”核動力導彈
“戰斧”巡航導彈自1991年海灣戰爭初上戰場以來,已在多次地區戰爭中展現其威力。
它在美國領導的多次軍事行動中承擔了首波打擊任務,平均命中率高達80%,30多年來,美軍已在實戰中發射超過2300枚“戰斧”。
這款導彈的可怕之處在於其驚人的精準度和遠程打擊能力,即便是標準版的戰斧,也足以從基輔打到莫斯科,到時,就連普京本人的安全都無法保證了。
俄羅斯對戰斧並不害怕
然而,專家們也指出,即使烏克蘭獲得“戰斧”導彈,實際操作面臨諸多挑戰,德國之聲主持人指出:“大多數‘戰斧’導彈都是從海基平臺發射,即便烏克蘭想使用它們,難度也很高,因爲烏軍沒有相應的海軍能力。”
面對可能到來的“戰斧”導彈,俄羅斯方面表現出既警惕又自信的姿態,俄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謝·茹拉夫廖夫表示,俄羅斯已經針對“戰斧”採取了應對舉措。
尤里·克努托夫指出,援烏的“戰斧”可能從海路經敖德薩港,或從陸路經由波蘭入烏,“但它們甚至很難抵達計劃部署地點。因爲一旦運抵烏克蘭,俄羅斯防空系統就有能力將其摧毀。”
俄方的信心還來自於他們對“戰斧”導彈的瞭解,2018年4月,美英法三國空襲敘利亞時,就有兩枚“戰斧”導彈引爆失敗,後來敘利亞將這兩枚“戰斧”移交給了俄羅斯。
或許,俄羅斯已經通過逆向工程拆解了那兩發導彈,從而已經掌握了破解戰斧的辦法。
特朗普政府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的決定,背後反映的是美國戰略優先級的調整。根據2025年北約峯會的結果,美國正推動歐洲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責任,以便自己能將戰略和軍事資源重新轉向印太地區。
在特朗普政府內部,對於如何分配軍事資源存在明顯分歧。
戰爭部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主張將所有可用資產重新導向對抗中國,即使這樣做會削弱歐洲安全並中斷美國對北約盟友的有利可圖的軍火出口也在所不顧,只要能遏制中國,即便歐洲脫手,後續也能再奪回來。
“戰斧”導彈發射場景
而另一派戰略家則主張在改善負擔分擔的同時,維護跨大西洋防務關係,以儘可能維持全球霸權,中國的威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的考慮,也是一種“戰略模糊”的談判技巧,通過製造不確定性,讓俄烏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進而爲美國贏得更多操作空間。
儘管“戰斧”導彈名聲顯赫,但多位專家對其實際戰場影響持謹慎態度。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項目主任斯泰西·佩蒂約翰分析認爲,美國只能向烏克蘭供應20至50枚“戰斧”。
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的表態看起來很淡定:“那將是一輪嚴重的升級,但也無法改變基輔政權所面臨的前線局勢。”
聖地亞哥大學的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夫指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任何一種單一武器能夠成爲規則改變者,尤其是考慮到俄羅斯的軍事能力、俄羅斯的領土規模以及經濟。”
對於美國可能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的決定,國際社會反應不一,俄羅斯表示反對,但聲稱自己有了反制攔截手段,因此不在意。
歐洲國家則密切關注特朗普的最終決定,希望特朗普可以回心轉意,阻止戰爭部的決定。
俄美於2月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高官會談,而歐洲多國領導人則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提議下,在巴黎舉行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局勢和歐洲集體安全等議題。
歐洲的擔憂不僅來自於“戰斧”導彈可能帶來的局勢升級,還源於對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憂慮,美國已告知北約歐洲成員國,它希望減少在歐洲的軍事存在。
這一舉動與五角大樓將重心轉向西半球和印太地區的努力有關。
戰斧其實還存在變數
截至目前,“戰斧”導彈援烏計劃仍存在變數,特朗普本人於11月2日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表示,他“並沒有真正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戰斧’”。
這一表態與此前批准提供導彈的消息形成了鮮明對比,顯示出特朗普政府內部在這一問題上的搖擺態度,特朗普還表示,“美軍不會將‘戰斧’導彈的操作方法教給他國。”
分析人士認爲,特朗普的猶豫可能源於多方面考量:一方面希望維持對俄羅斯的壓力,另一方面又不願過度刺激俄羅斯導致局勢失控;同時還要平衡國內政治壓力和盟友的擔憂。
“戰斧”導彈是否最終會出現在烏克蘭戰場,至今仍是一個未知數。這場圍繞“戰斧”的風波,就像俄烏衝突中的一個縮影——外交表態與實際行動之間,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無論“戰斧”最終是否交付烏克蘭,它都已經成爲美俄烏三方博弈棋局上一顆特殊的棋子。俄羅斯方面反覆強調,這不會改變戰場局勢;美國則通過這一可能性向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而烏克蘭,則期待着能獲得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
在這場持續近四年的衝突中,武器援助不斷升級,但和平曙光依然渺茫。“戰斧”導彈的懸念,或許只是這場長期衝突中的又一個插曲,但它所引發的局勢升級風險,卻值得所有相關方慎重對待。
參考信源:
五角大樓同意供烏“戰斧”,只等特朗普點頭
參考消息202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