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8小時,2000人遭屠殺!這場比俄烏更慘的戰爭,已打了兩年多

來源: 更新:

在非洲大陸的角落裏,一場被世界遺忘的戰爭正吞噬着數萬生命,而全球的目光卻聚焦在別處。

蘇丹, 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然而,就在我們沉浸在日常生活的同時,那裏正上演着當今世界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

蘇丹內戰

自前年4月爆發內戰以來,蘇丹的死亡人數已遠超3萬,近2500萬人急需援助,而實際狀況可能比數字顯示的更爲恐怖。

今年秋季,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的埃爾法希爾市,成爲了全球關注度最低的“屠宰場”。

短短48小時內,約2000名平民在這座城市中遭處決,快速支援部隊(RSF)民兵在達拉賈烏拉區進行了 “挨家挨戶的清洗”,遇害者屍體多到讓沙地都泛出紅色。

這些殺戮並非在隱祕中進行,施暴者甚至自行拍攝視頻作爲“戰利品”炫耀,在一段流出的畫面中,一名被俘男子跪地哀求,而民兵卻咧嘴笑着比出V字手勢,隨後槍聲響起。

與此同時,世衛組織報告了更令人髮指的暴行,法希爾的“沙特婦產醫院”遭到襲擊,460名患者及其家屬不幸遇難。自衝突爆發以來,蘇丹境內已發生285起針對醫療設施的襲擊,造成至少1,204人死亡。

圍城

埃爾法希爾市的悲劇並非一朝一夕形成,這座北達爾富爾省的首府,曾是蘇丹政府軍在該地區的最後據點。

從今年8月開始,快速支援部隊對這座城市實施了長達一年半的圍困,他們堆砌起68公里長的土牆,將城市徹底封鎖,僅留下少數檢查站控制人員和物資的進出。

這種策略使得埃爾法希爾變成了一座巨大的露天監獄,戰爭爆發前,該市有110萬居民;到9月還有40萬人滯留;而如今僅剩26萬人,且多爲早已被快速支援部隊列爲攻擊目標的族羣難民。

對於埃爾法希爾的居民來說,留在城內是等死,逃出城外是找死,但等死遲早死,找死還有一線生機。

從埃爾法希爾逃出的人,必須徒步60公里才能抵達西南方向的塔維拉,那裏有國際援助組織駐紮,這段路程被稱爲“死亡之旅”,許多人倒在途中,再也無法起身。

成功抵達塔維拉的難民,狀況同樣令人揪心,今年塔維拉人口已驟增至80萬,近期又有1000人湧入。

國際組織力量不夠,難以對難民進行全面救護,在165名5歲以下的兒童中,四分之三患有急性營養不良,超過四分之一情況危急。

一位當地救援人員描述,這些難民抵達時“脫水、受傷並深受心理創傷”,他們失去了家園、親人,甚至求生的意志。

蘇丹的危機遠不止於埃爾法希爾一城,這場持續兩年多的內戰,已經引發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

根據聯合國9月的數據,蘇丹有約2460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1900萬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施。

霍亂疫情也在全國蔓延,自去年7月以來,已確診超過10萬例霍亂病例,死亡人數超過2500人。

此外,蘇丹的流離失所者人數驚人地達到980萬人,其中750萬人是在前年4月爆發武裝衝突之後逃離家園的,還有超過410萬人逃亡鄰國。

快速支援部隊並非新生組織,它是 “金戈威德”騎兵民兵的繼承者,二十年前,金戈威德受蘇丹軍政府指使,在達爾富爾屠殺非阿拉伯族裔,時任統治者奧馬爾·哈桑·巴希爾因此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

幾周前,一名前金戈威德領導人還在荷蘭海牙因危害人類罪獲刑,當年抵抗金戈威德的達爾富爾叛軍如今與政府軍結盟,卻再次成爲快速支援部隊的追殺目標。

蘇丹衝突的背後,還有着複雜的地區和國際勢力博弈,由埃及、沙特、阿聯酋、美國組成的四方組織曾在9月12日呼籲停火三個月,但被雙方無視。

這四個國家財力物力人力都不缺,爲何蘇丹竟敢無視他們的調停呢?

事實上,埃及和沙特支持政府軍,而阿聯酋則暗中資助快速支援部隊,快支通過迪拜黃金交易牟利,用資金購買無人機,並在9-10月增加了對平民的無人機襲擊次數。

面對蘇丹持續惡化的情況,國際社會的反應顯得蒼白無力。

蘇丹人道主義需求和應對計劃擬向2100萬最脆弱的民衆提供援助,資金需求達42億美元。但截至9月22日,僅收到10.5億美元,佔所需資金總額的25.2%。

副祕書長弗萊徹曾警告,蘇丹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道危機,如果不及時干預,該國及周邊國家將面臨更加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中國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多次在安理會呼籲爲蘇丹提供人道援助通道,推動國際社會形成合力。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孫磊在10月30日的安理會緊急會議上強調,“停火止戰止暴是壓倒一切的當務之急”。

追尋和平

蘇丹的悲劇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類的關注和同情心卻有着明顯的選擇性。

當一些衝突佔據頭條新聞時,另一些同樣嚴重,甚至更爲嚴重的危機卻被遺忘在角落。

這場已持續兩年多的戰爭,不僅奪走了數萬人的生命,更摧毀了一個國家的未來,約63.8萬人處於災難級別的糧食不安全狀況,47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嚴重營養不良。

由於食物匱乏,很多蘇丹人被迫喫花生殼維生。

然而,和平並非完全沒有希望,正如中國在安理會上所呼籲的,國際社會必須加快凝聚和平共識,加緊形成斡旋合力,加大提供人道支持。

只有這樣,蘇丹人民才能早一天免受戰火的煎熬,早一天迎接和平的曙光,早一天重回安寧的生活。

世界不應該等到悲劇無法挽回時,才後悔當初的忽視。對蘇丹人民來說,每一分鐘的延遲,都意味着更多生命的逝去。

參考信源:

從武鬥到政權割據:蘇丹內戰“利比亞化”,域內外勢力推波助瀾

澎湃新聞2025-07-31

記者觀察:蘇丹內戰影響外溢威脅地區穩定

2025年09/24新華網

#頭條媒體人計劃#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