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 靠真誠火遍全網,深山裏的動物園運營難題如何破解?
貴州凱里山裏一家“原始風”動物園最近在網上紅了。
這裏沒有大門和高科技設施,遊客需沿山路前往,20元門票便能看到老虎、棕熊等動物。退休教師馮元勇一人身兼園長、飼養員等數職,堅守十年,還常自掏腰包補貼運營。網友點贊門票物超所值,不僅爲動物園帶來流量,還通過“雲買票”的方式提供支持,兩天內約十幾萬元捐款湧入。對此,馮元勇卻暖心呼籲大家不要再轉賬。
沒有營銷也沒套路,大山裏動物園的堅守與真誠感動了衆多網友。但既無穩定客流,也無政府支持的現狀,讓其長期運營成爲亟待解決的難題。無獨有偶,2021年湖北恩施鳳凰山森林公園動物園,因老人長期救助流浪野生動物,被稱爲“中國最孤獨動物園”並走紅網絡。這兩家小型動物園是全國小型民辦動物園的縮影,它們普遍規模小、人手少,多爲私人承包,存在長期運營困境。
其實,動物園不僅是觀賞動物的場所,更肩負着動物保護、科研、救助等職能。尤其是這些小型民辦動物園,有時候爲野生動物和瀕危動物提供了庇護所。看到網友們的熱情支持後,當地文旅部門已迅速開展調研,後續將積極推進相關配合工作。其實作爲小衆景點,如何與當地文旅資源相結合,既保證動物保護又提升運營效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小型動物園通過挖掘感動點或打造網紅動物出圈,一定程度上傳遞了互聯網上人們對動物的友好理念。這種通過網絡短視頻出圈的方式雖然帶點偶然,但多少也爲小衆景點出圈提供了一些路徑。恩施州鳳凰山森林公園動物園裏,老人的孫女就通過拍攝動物日常視頻吸引粉絲,粉絲則以“打賞充電”的方式幫助動物園渡過難關。
當然,僅憑經營者的堅守和網友的善意,很難從根本上破解小型民辦動物園“火一時易,活長久難”的困境。除了出臺針對性政策扶持之外,還需要社會公益力量的積極參與,爲這些充滿溫度的動物園注入持續的生命力,讓它們既能堅守初心,又能長久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