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給都不要?俄羅斯拒絕400萬平方公里土地,現在後悔了嗎
當蘇聯解體時,總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的中亞五國,竟然表示願意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內,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竟然擺手拒絕了這份"厚禮"。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隨着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鉅變,許多人不禁要問,俄羅斯當年拒絕中亞五國的決定,到底是對是錯?看着如今中亞地區豐富的資源和日益重要的戰略位置,莫斯科的政治精英們是否會暗自後悔?
蘇聯解體後的中亞
1991年蘇聯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然而,與其他渴望獨立的共和國不同,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的40%多)的中亞五國,卻表示希望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內,成爲俄聯邦的一員。
這些國家在歷史上與俄羅斯關係密切,19世紀,它們被沙俄逐步吞併;蘇聯時期,它們作爲加盟共和國存在,經濟上高度依賴蘇聯中央計劃體系,對它們來說,突然的獨立更像是一種不得不接受的結果,而非渴望已久的目標。
中亞這片土地上蘊藏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各種礦產資源,地緣戰略價值也極其重要,它是連接歐亞的樞紐,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控制了這裏,就等於掌握了通往歐洲、中東和南亞的門戶。
面對這樣一塊"送上門"的肥肉,俄羅斯卻出乎意料地拒絕了。
俄羅斯也有自己的難處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俄羅斯經濟幾乎崩潰,通貨膨脹率高達2500%,GDP暴跌了40%多,俄羅斯剛從蘇聯解脫出來,自己的經濟都一團糟,哪還有精力去管這五個"拖油瓶"?
當時的中亞五國經濟狀況一言難盡,基礎設施落後,工業化程度低,早在蘇聯時期,這些地區就需要鉅額的補貼支援。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亞地區處於俄羅斯版圖的邊緣地帶,距離莫斯科相當遙遠。
俄羅斯的核心區域是東歐平原,中亞五國所處的板塊卻處於東歐平原的板塊邊緣,因爲這之間的距離,註定了中亞5國受到東歐平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相對較小。
此外,在當時的俄羅斯看來,即便放棄直接兼併中亞五國,也依舊可以通過"集安組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來維繫與中亞國家的關係。
能源合作也是俄羅斯維繫中亞影響力的重要手段,雖然俄羅斯失去了對中亞資源的直接控制權,但通過能源運輸管道和價格談判,它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中亞能源的流向和定價。
三十多年過去了,俄羅斯當年拒絕中亞的決定,在今天看來似乎越來越像一種戰略失誤,俄羅斯政治精英們可能對此感到後悔,最明顯的表現是俄羅斯近年來不斷試圖加強與中亞國家的關係。
今年的俄羅斯-中亞峯會盛況空前,雙方討論了貿易、交通運輸、能源、安全、移民和環境政策等許多議題,而且普京還多次出訪中亞各國。
但是,隨着世界多極化加速,中亞國家積極推行"多向平衡"原則,實施更爲主動的外交政策,而不是一味依靠俄羅斯。
美國以反恐爲由,分別在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國內建立了軍事基地,俄羅斯對中亞5國的影響力雖還有,但沒有他們自己想象的那麼大。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國家開展了廣泛合作,2019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8%的吉爾吉斯斯坦人認爲俄羅斯是吉爾吉斯最重要的夥伴,55%的受訪者表示吉爾吉斯與中國的關係良好。
中亞五國變得越來越獨立自主
面對新的國際環境,中亞國家也在調整自己的外交戰略,表現出越來越強的獨立性。
哈薩克斯坦作爲中亞最大的國家,如今已經明顯開始"多邊下注",既與俄羅斯保持友好,又積極與中國、歐盟和美國發展關係。
中亞國家積極拓展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參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開闢新的能源出口路線,避免在經濟發展上過度依賴任何一個大國。
從今天的視角回望1991年的那個決定,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俄羅斯拒絕中亞五國的決定,是一個短視的決定,爲了解決眼前的困難,犧牲了長遠的戰略利益。
如果當年俄羅斯接納了中亞五國,今天的俄羅斯將會是一個擁有約2100萬平方公里領土的龐然大物,人口也會增加約7000萬。這樣的俄羅斯,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國際地位上,都將與今天大不相同。
更諷刺的是,如今的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如此堅決,甚至不惜發動軍事行動來爭奪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這跟當年輕易放棄中亞五國形成了鮮明對比。這難道不是一種歷史的嘲諷嗎?
但從另一方面看,當時的俄羅斯可能真的沒有太多選擇,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如果再加上中亞五國的負擔,俄羅斯可能真的扛不住,對於一個正在經歷巨大內部變革的國家來說,集中精力處理國內問題,有時比盲目擴張更爲明智。
歷史沒有如果。當年的決定已成定局,今天的俄羅斯只能在既定的國際格局中尋求最大的利益。從普京這些年來對中亞地區的重視程度來看,他顯然意識到了這個決定的戰略失誤,並試圖通過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等機制來彌補這一缺失。
從今天的角度看,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這是一個短視的決定,爲了解決眼前的困難,犧牲了長遠的戰略利益,但當時俄羅斯又能怎麼辦呢?
國際政治就像一盤永無止境的棋局,每一步棋都可能影響深遠。俄羅斯在1991年走出的這一步,無疑改變了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也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國家戰略的經典案例。
在國家利益的計算中,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究竟應該如何權衡?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
參考信源:
蘇聯解體俄烏漸行漸遠30年
環球時報-2022-03/03
第二屆俄羅斯-中亞峯會在塔吉克斯坦舉行
2025-10-09 22:12·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