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沒人想到還是沒人敢做?日本居然成了全球最難被入侵的國家!

來源: 更新:

四面環海的日本,就像一個被大自然精心設計的堡壘,歷史上僅有的兩次被入侵嘗試,都付出了驚人的代價。

縱觀歷史,日本本土僅經歷過兩次大規模入侵嘗試,一次是13世紀元朝的東征,另一次則是二戰末期盟軍的進攻。

日本的領土分散在廣闊海域中,最近的鄰國韓國也相距32海里(約52公里),這意味着任何陸軍登陸都必須依靠海軍運輸,大大增加了入侵難度。

此外,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而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地形尤爲複雜,爲防禦提供了天然優勢。

元朝對日本的攻擊

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一次東征,這場被稱爲"文永之役"的戰役中,元軍聯合高麗軍隊組成一支由900艘戰艦、4萬士兵組成的龐大艦隊。

元軍憑藉先進的火炮和集團戰術,在初期取得了顯著優勢,然而,當元軍艦隊抵達博多灣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席捲而來,摧毀了大部分元軍戰艦。倖存的士兵被迫撤退,第一次東征以失敗告終。

1281年,忽必烈發動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東征,史稱"弘安之役",這次元軍集結了超過14萬士兵和4400艘戰艦,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遠征力量。

元軍兵分兩路,計劃在九州會師,然而,日本軍隊已經吸取了第一次戰役的教訓,在博多灣沿岸修築了石質防禦工事,有效阻擋了元軍的登陸。

在元軍陷入僵持之際,又一場猛烈的颱風襲擊了元軍艦隊,大部分戰艦沉沒,元軍再次遭受毀滅性打擊。

這兩次被日本人稱爲"神風"的颱風事件,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歷史進程,也強化了日本"神國"不可侵犯的民族意識。

盟軍對日本的核彈

二戰末期,盟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計劃更是展現了入侵日本的巨大代價,1945年的沖繩戰役成爲這場血戰的預演。

在這場歷時82天的戰役中,日軍利用錯綜複雜的地下防禦工事和坑道系統,讓美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慘重代價。

美軍傷亡超過7萬人,日軍傷亡11萬,同時還有約10萬沖繩平民喪生,這場慘烈的戰役讓美軍高層意識到,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將是一場噩夢。

日本軍部主張"一億玉碎",準備在本土與盟軍決一死戰,直到兩顆核彈落下。

這些歷史經驗證明,即使是在軍事科技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入侵日本仍然需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現代日本的防衛

戰後日本長期奉行"專守防衛"政策,但近年來其軍事戰略發生根本性轉變,2022年底,日本宣佈擁有"反擊能力",即對敵國基地實施先發制人打擊的權力。

日本的軍費開支連年飆升,本財年防衛預算達8.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50億元),首次突破8萬億日元大關。

這些資金重點用於提升遠程打擊能力,包括研發高超音速導彈、採購F-35隱形戰機、建造新型護衛艦等。

同時,日本強化太空和網絡作戰能力,計劃投入1238億日元研發下一代軍用通信衛星,並新設"宇宙作戰團"。

今年3月,日本防衛省新設"統合作戰司令部",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並深化與駐日美軍的協同作戰,這一機構被日本學者批評爲"違憲組織",進一步架空和平憲法。

去年,美日大幅更新《美日安保條約》,將同盟關係從"美主日從"的防禦性聯盟升級爲"攻守兼備"的軍事同盟,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既爲日本提供"覈保護傘",但這也加深了日本對美國的依賴。

日本藉助美國技術提升軍力,例如引進"宙斯盾"系統構建導彈防禦網,但這也導致日本自衛隊的指揮權獨立性面臨挑戰。

美軍計劃在駐日美軍司令部內設置"聯合作戰司令部",與日本統合作戰司令部對接,未來日本可能被徹底納入美軍指揮體系。

當地市民團體抗議稱,日美"軍事一體化"可能將日本拖入美國主導的衝突,使日本成爲"戰爭國家"。

日本在二戰中的侵略行爲給亞洲鄰國留下深刻傷痛,正因爲如此,日本任何軍事擴張都會引發地區高度警惕。

日本將中國視爲挑戰

近年來,日本將中國定位爲"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並頻繁在東海、臺海問題上指手畫腳,進一步加劇周邊國家的不信任。

這種歷史包袱使得日本難以毫無顧忌地擴張軍力,例如,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鬆綁武器出口等舉動,均遭到國內外強烈反對,日本山口大學名譽教授纐纈厚直言,統合作戰司令部是"違憲組織",背離了和平憲法精神。

日本強化軍備的背後,隱藏着嚴峻的財政問題,根據現行計劃,日本需要在5年內額外籌措14.6萬億日元防衛資金,但財源嚴重不足。

增稅、出售國有資產等手段難以持續,而美國特朗普政府還要求日本將防衛費提升至GDP的3.5%,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

此外,日本社會老齡化加劇,民生支出需求增長,民衆對軍備擴張的反對聲浪日益高漲。如何平衡國家安全與經濟民生,成爲日本政府的長期難題。

日本的"難入侵"屬性,本質上是地理優勢、軍事投入與國際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元朝東征的"神風"到二戰末期盟軍的血戰經驗,都證明入侵日本需要付出驚人代價。

海洋屏障是其天然保障,現代軍力與日美同盟構建了多層防線,而歷史與地區制衡則約束了潛在衝突。

然而,一個拋棄和平憲法、加速軍事化的日本,是否真能保障自身安全?當"反擊能力"取代"專守防衛",當聯合演習取代睦鄰合作,東亞的和平格局正面臨嚴峻考驗。

歷史的教訓警示我們:最堅固的防線不是武力,而是與鄰爲善的智慧。元朝的鐵騎和盟軍的鋼鐵洪流最終都未能完全征服這片土地,但真正的安全永遠建立在和平共處的基礎之上。

參考信源:

日本自衛隊前統合幕僚長鼓譟:日美安保條約範圍應擴至關島,在日本部署核武

觀察者網2025-10-31

#頭條媒體人計劃#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