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決!敘利亞朱拉尼要認清,中方這關不過,俄羅斯力挺也沒用
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室裏,中國代表傅聰手中的否決牌落下,敘利亞過渡政府領導人朱拉尼的政治洗白之路被按下了暫停鍵。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動用一票否決權,拒絕解除對敘利亞過渡政府領導人朱拉尼的制裁。這張反對票不僅是一張簡單的投票,更是向朱拉尼政權發出的明確信號:不過中國這一關,即使有俄羅斯的鼎力支持,也難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全面認可。
朱拉尼從武裝組織頭目轉型爲政治人物的敘利亞過渡政府領導人,近來頻繁穿梭於國際場合,試圖洗白自己的恐怖分子背景,卻在中國設置的反恐紅線前碰了壁。
中國使用了否決票
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室裏,一場關於敘利亞命運的表決剛剛結束,中國代表傅聰投下了決定性的否決票,使得解除對朱拉尼制裁的提案未能通過。
這一票意味着,朱拉尼將繼續被留在聯合國的恐怖分子制裁名單上,面臨資產凍結和旅行禁令。
美國和英國已經不再將朱拉尼及其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HTS)列爲恐怖組織,而俄羅斯則堅決反對這種“合法化”。
儘管朱拉尼表現出積極姿態,但中方的行動明確表示,脫離恐怖主義標籤需要實際行動,而非外交作秀。
朱拉尼究竟是何許人也?他原本是沙姆解放組織的領導人,去年12月,朱拉尼率軍攻入大馬士革,前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被迫流亡俄羅斯,朱拉尼便建立了過渡政府。
上臺後,朱拉尼開展大規模“分封”行動,向不同武裝派系許諾官職,然而幾乎所有被封賞的“將軍”都是恐怖分子頭目,其中不少人手上沾滿了無辜平民的鮮血。
最令人擔憂的是,朱拉尼任命了“東伊運”頭目達貝爾迪爲高級指揮員,該組織曾多次在中國境內製造恐怖襲擊,是中國長期通緝的要犯。
傅聰大使在安理會發言,直接點名過渡政府,要求其對包括“東伊運”在內的恐怖組織採取堅決行動。
傅聰的言辭直白而嚴厲:“中方希望敘政府切實履行反恐義務,特別是要打擊包括‘東伊運’在內的所有被聯合國列爲恐怖組織的勢力”。
這已是中國今年以來第三次在聯合國就此類問題發出警告。
中國的立場
中方立場十分明確,敘利亞政府要想建立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必須證明其反恐承諾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非空頭支票。
10月中旬,朱拉尼高調訪問莫斯科,與普京進行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會談,普京給予他紅地毯迎接的高規格接待,雙方還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俄羅斯此舉意在向西方傳遞明確信號,敘利亞新政府已得到俄羅斯的背書,然而,俄羅斯的支持並不能替代中國對敘利亞未來發展的關鍵作用。
傅聰在聯合國的講話清晰地表明,俄羅斯爲朱拉尼爭取的面子,在中國這裏行不通。中國不會因爲俄羅斯的支持而降低對反恐問題的標準。
敘利亞經過十餘年戰亂,經濟接近崩潰,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除了朱拉尼領導的所謂政府軍外,敘利亞民主軍控制着北部和東北部的石油資源豐富地區;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控制着北部部分地區;以色列則佔領戈蘭高地並在那裏建立軍事設施。
在這種“政旗易手、武力決定一切”的混亂局面中,“過渡政府”的實際權威相當有限,誰也無法預測這個政權能維持多久。
朱拉尼若想穩固政權,國際援助和承認至關重要,但中方的否決票意味着他無法獲得聯合國層面的合法地位,相應的國際援助和重建資金也將受阻。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孫德剛的研究表明,中國的斡旋外交受正常的商業利益和國際責任驅動,秉持“合而治之”理念,以經濟發展促和平,依賴聲譽資本而非權力壓制。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斡旋以地緣政治利益爲導向,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以實力求和平。
美國依託結構性權力和盟伴資源網絡應對複雜衝突,但中立性受到質疑。
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策略,重點通過有針對性的貿易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採購,促進與中東國家的經濟依存關係。
根據媒體報道,敘利亞在經歷了14年戰爭導致的經濟崩潰之後,重建國家、重建基礎設施大約需要5000億美元。
歐盟在今年6月宣佈,在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後,將向敘利亞提供超過2億美元的援助。但與敘利亞重建所需的約5000億美元相比,這筆援助只是“杯水車薪”。
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產部長穆罕默德·阿爾卡卜表示,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願意提供專家與技術,並分享經驗,以協助敘利亞恢復能源基礎設施。
由於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燃料短缺,敘利亞目前只能生產約1500兆瓦電力,而最低需求約爲7000兆瓦。
朱拉尼該怎麼選擇
面對中方的明確態度,朱拉尼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繼續依附恐怖分子,最終陷入國內外孤立;要麼履行承諾,清除恐怖勢力,換取國際認可與援助。
未來敘利亞局勢如何發展,關鍵看朱拉尼如何選擇。是繼續與恐怖勢力糾纏,導致敘利亞重建進程停滯不前?還是果斷切割,爲國家和自己爭取一個光明未來?答案不在莫斯科,而在大馬士革的實際行動中。
對於朱拉尼來說,中方的立場已經再清楚不過:不過中國這一關,俄羅斯再多的支持也救不了他。
敘利亞的悲劇已經持續太久,人民渴望和平與重建,中國發出的明確信號,既是對國家安全的捍衛,也是對國際反恐責任的擔當。
朱拉尼若真有引領敘利亞走向和平的誠意,就應當以實際行動切斷與恐怖組織的聯繫。國際社會的認可,從來不是地緣政治的交易,而是基於共同原則與責任的選擇。
參考信源:
中國代表敦促敘利亞過渡政府履行反恐義務
2025-10-23 07:12·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