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將擊退“霾伏”!明天起上海將沉浸式體驗秋高氣爽
今天是11月的第一天,但是申城天空遭遇“霾伏”。受上游污染物傳輸影響,上海部分時段出現輕度霾,市區PM2.5實時濃度一度升至82,空氣質量爲“良”轉“輕度污染”邊緣,敏感人羣外出需注意防護。
氣象專家提醒,儘管無明顯降水,但大氣中溼度仍較高,加之風力較弱,污染物易積聚,建議減少長時間戶外活動,尤其老人、兒童及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更應加強防範。
好在這樣的天氣不會持續太久。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11月2日起,一股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上海也將迎來轉機。冷空氣的到來,不僅將驅散盤踞的霾,還將改善大氣擴散條件,帶來久違的清朗天空。
預計未來十天,上海以晴到多雲爲主,雨水稀少,秋高氣爽成爲天氣主旋律。下週初,冷空氣補充南下,申城雲系略有增多,氣溫隨之小幅回落,預計最高氣溫將降至18 ℃~19℃,最低氣溫也將滑落至13℃左右,早晚涼意明顯,市民需及時添衣,謹防着涼。
此次冷空氣勢力不強,影響短暫,到了下週三起,氣溫又將逐步回升,秋日的溫柔與舒適仍將延續。
隨着秋漸入佳境,近期上海天氣乾燥,不少市民感覺皮膚緊繃、喉嚨乾澀,這正是“秋燥”在作祟。從氣象學角度看,秋季乾燥出現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
隨着太陽直射點南移,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暖溼氣流逐步撤退,空氣中的水汽來源減少。而冷空氣本身源自內陸,含水量極低,屬於“乾冷”型。同時,秋季降水減少,植物蒸騰作用減弱,地面水分蒸發也變慢,多重因素疊加,導致空氣中實際水汽含量下降,相對溼度降低。
氣象數據顯示,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溼度在40%至60%之間,而秋季常低於此範圍,故易引發“秋燥”不適。專家建議,天氣晴好時可適當開窗通風,家中可使用加溼器調節溼度,多飲水、多喫蔬果,科學應對秋燥。
來源|話匣子、上海天氣
編輯|王秋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