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晤後,特朗普宣佈G2時代,歐盟坐另一桌,荷蘭:我成小丑了
韓國釜山,中美雙方達成一項史無前例的協議,美國取消對華加徵的“芬太尼關稅”和24%對等關稅,暫停半導體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及301調查一年;中方同步取消反制措施。
會晤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高調宣佈“全球進入G2時代”,直言歐盟、日本、俄羅斯等“需坐另一桌”。
協議內容包括暫停加徵所謂“芬太尼關稅”以及24%的對等關稅一年,停止穿透性規則和301調查一年,同時在芬太尼禁毒合作和擴大農產品貿易方面達成共識。
數據顯示,去年中美兩國的GDP總量佔全球43%,幾乎等於全球經濟的半壁江山。中國製造業規模已是美國的兩倍,而在軍事、科技等領域,中美也逐漸形成了平起平坐的態勢。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纔有了“G2”的提法。
磋商與G2
10月底,中美在釜山舉行的會談吸引了全球目光,雙方談判代表經過密集磋商,最終達成一項涵蓋貿易、科技、禁毒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協議。
這項協議不僅包括關稅暫停,還涉及半導體出口管制的臨時鬆綁,爲中美經貿關係創造了難得的緩和窗口。
特朗普在會談結束後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體上宣佈“G2時代”來臨,這一表態震撼了國際社會。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中美兩國將共同主導全球事務,而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傳統力量則被劃入“另一桌”。這種赤裸裸的權力劃分,讓許多國家感到不安。
“G2”概念並非首次出現,但此次的語境與2009年奧巴馬時期有本質不同。
那時美國是向中國求援,希望可以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更像是在“討好”,而如今則是基於實力對比的現實認可。
“G2”宣言讓歐盟領導人倍感危機,歐盟擔憂自己將被邊緣化,甚至可能成爲中美聯手“瓜分”的對象。
歐洲單獨一桌?
德國總理默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公開表示,“不能讓美中兩國單獨決定科技的未來”,這一表態反映了歐盟的焦慮和無力感。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試圖抗議,但內部意見不一削弱了歐盟的談判籌碼。
更讓歐盟難受的是,它必須在經濟上同時面對兩大巨頭,這種雙重依賴使得歐盟在外交上舉步維艱,既不能完全倒向美國,又無法獨立於中國。
不論招惹到了哪一方,其後果都不是歐盟各國可以承受的。
歐盟一些成員國主張強化與印尼、日本、加拿大等國的自貿合作,通過多元化策略降低對中美兩極的依賴。
在整場博弈中,處境最滑稽的當屬荷蘭,他強制接管安世99%股權並罷免其中國籍CEO,這一行動與美國前一日發佈的“穿透性規則”高度同步,被視爲對美示忠。
荷蘭的算盤打得很精,通過配合美國的技術遏制策略,換取在美國主導秩序中的特殊地位。
他們或許期待,緊跟美國能夠爲本國半導體產業帶來更多機會。
然而,中美釜山會晤的結果讓荷蘭措手不及,美國宣佈暫停“穿透性規則”一年,意味着荷蘭的激進操作瞬間失去了合法性基礎。
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恩·曼斯在議會質詢會上語無倫次地甩鍋“外部顧問”的場景,成了這場鬧劇中最荒誕的鏡頭。
安世企業掌握着全球18%的車規級MOSFET產能、41%的封測任務,是寶馬、大衆等車企的“核心供應商認證”企業。
荷蘭拿走了空殼
但荷蘭或許從未真正明白,他們接管的不過是個空殼,安世的核心產能和技術都在中國東莞基地,沒有東莞基地的供貨指令,荷蘭託管團隊連一顆合格芯片都造不出來。
歐洲車企的反應尤爲激烈,代表16家歐洲頂級車企的歐洲汽協發表緊急聲明,要求荷蘭必須儘快解決安世問題,否則就要對荷蘭的農產品、花卉等優勢產業實施反制。
荷蘭花卉出口佔全球市場的50%以上,一旦遭抵制,損失將不可估量。
荷蘭的工業正遭遇能源高成本、環保監管趨嚴和“去工業化”浪潮的多重夾擊,位於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與安特衛普之間的核心煉化與化工區域面臨系統性危機,數家關鍵設施先後關閉或被轉手。
歐盟試圖通過“工業應急計劃”應對化工和煉化產能快速萎縮的局面,但政策出臺明顯滯後於現實需要,這種內部虛弱,使得歐盟在中美博弈中難以發揮獨立作用。
在科技領域,中美競爭仍將激烈,但可能會形成一定的規則共識。
半導體產業的深度全球化特性,使得完全“脫鉤”變得不現實,中美暫停穿透性規則一年,爲雙方提供了重新校準政策的機會。
對歐盟而言,危機中也蘊藏着機遇。如果能夠有效整合內部資源,推進戰略自主,
歐盟仍有可能在全球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關鍵在於能否克服內部分歧,形成統一立場。
荷蘭的教訓則爲所有中型國家提供了警示:在大國博弈中盲目選邊站隊具有高度風險。
相比激進選邊,保持一定戰略自主、與各方保持溝通渠道,可能是更明智的選擇。
中美“G2”時代的宣佈,標誌着全球力量對比發生了實質性變化。特朗普的高調宣言和中國的冷靜應對,共同勾勒出新時代的輪廓。
歐盟的焦慮和荷蘭的尷尬,則反映了傳統力量在新格局下的適應困境。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善其身,荷蘭的教訓表明,盲目選邊不如穩健務實。
在大國博弈的縫隙中,智慧和戰略定力比激進投機更爲可貴。
全球格局的重塑纔剛剛開始,未來的國際秩序將在博弈與合作中逐步成型。
在這個進程中,每個國家都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被安排到“某一桌”。
參考信源:
中美在建立“G2”集團?外交部回應
2025-10-31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