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鮮活的現場,勾勒全球前沿藝術與設計教育樣本

來源: 更新:

中國首位機器人博士“學霸01”現場演繹戲曲實驗劇場《霸王別機》;21米微縮場景模型《高密東北鄉》亮相;種下“療愈樹”,讓藝術暖性成爲情感出口與心靈紐帶……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六屆FutureLab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以下簡稱“FutureLab”)亮相上海西岸藝術中心,免費向公衆開放。

本屆FutureLab彙集近30家海內外高校與機構,吸引逾200名青年藝術家及團體參加,集中展示全球藝術與設計教育領域的最新成果,共同搭建起關於未來教育的鮮活現場,讓前行在探索之路上的學生、青年創作者與教育者,能在此自由實驗、釋放創意能量。

作爲FutureLab的核心板塊之一,2025年“院校展覽”匯聚近20所海內外知名高校及項目。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的牟森教授與媒介展演系33位師生歷時140天共同完成的微縮場景模型《高密東北鄉》長達21米,在現場頗爲引人注目。這件作品作爲江蘇大劇院原創話劇《紅高粱家族》項目的組成部分,以自然博物館標本展櫃作爲展示形態,由二十個標準“景箱”生動展現文學作品中的標本式圖景,爲華語文學經典的視覺轉譯探索全新的路徑。

不少高校項目的科技含量頗高,但又不約而同靈感來源於傳統、經典。

例如,八組以文化作爲根基的學生創作成果,由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帶來,涵蓋療愈空間、數字紋樣、互動裝置及海岸生態等研究方向,探討東南亞文化遺產如何激發當代的創意,成爲創新的重要靈感來源。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美術與文物保護學院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推出展覽“節日代碼”,聚焦華夏文明中“節”的時空內涵,呈現學院在跨學科融合教學中的最新探索。古人依循物候,以身體感知時間,用儀式標記停頓與歡慶,形成深植記憶的文化基因。而今天,來自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創新聯合課程組”的作品將以數字語言重構節日文化,展現教學創新與藝術表達的當代融合。

中國首位機器人博士“學霸01”由上海戲劇學院帶來。他現場演繹機器人戲曲實驗劇場《霸王別機》,在傳統與未來的交匯點,以顛覆性的數字藝術語言,重新解構楚漢爭霸的悲壯終章。

院校以精心策劃的展覽,展出來自師生新銳的衆多力作,共同勾勒出全球前沿藝術與設計教育的樣本。這些特色各異的展覽,既是各院校創新教學方法與育人理念的生動呈現,也爲探討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實踐的未來圖景提供了寶貴視野。

不少藝術家及團體特別項目在本屆FutureLab特別呈現。

例如,胡項城在現場與團隊共同搭建一件大型主題裝置,呈現一系列貫穿其藝術生涯的精選力作。

劉毅工作室帶來“玩- PLAY”自然形態共創現場,邀請從幼兒園的孩子到高校學生在自己的“湖石”現場“玩”,向自然學習造型方法。現場作品的面貌會在這幾天持續教學工作坊中慢慢變化。

本屆“Ambition! 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收穫近500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優秀創作投稿,作品囊括多所頂尖美院的高光之作,媒介橫跨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充分展現新一代藝術家在觀念表達與形式探索上的多元性與前衛姿態。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