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能”進階!中外鋼琴才俊泉州“試煉”,爲全球音樂教育探索中國方案

來源: 更新:

海風漫過刺桐古港的千年街巷,琴音穿透泉州大劇院的穹頂。10月26日至11月3日,首屆“上音國際音樂家比賽”複賽在福建舉行。20位來自世界的音樂才俊匯聚泉州,在黑白琴鍵與絃樂和鳴中角逐晉級決賽的席位。

作爲世界範圍內首個以“音樂家比賽”命名、旨在檢驗人才“全面發展、國際視野”的重要國際賽事,本屆比賽通過鋼琴獨奏、室內樂合作、藝術歌曲及樂隊指揮不同種類的綜合競技,全面考察選手的綜合音樂素養與藝術表現力。10月30日至31日,經過複賽第一輪(室內樂)的比拼,8位中外選手晉級複賽第二輪(藝術歌曲)。

8位中外選手晉級首屆“上音國際音樂家比賽”複賽第二輪(藝術歌曲)

首屆“上音國際音樂家比賽”由上海音樂學院發起,並聯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海納百川的上海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都是中國人文交流互鑑的窗口。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表示:“本項賽事的創設,深植於上音近百年辦學傳統與廣泛的國際校地合作網絡。我們力圖通過系統性賽制創新,探索音樂人才培養的範式轉型——這不僅關乎技藝的錘鍊,更關乎藝術人格的完整塑造,是爲全球音樂教育提供‘中國方案’的重要實踐。”

以琴鍵爲舟以旋律爲帆,領略中國泉州的獨特魅力

這次來泉州參加“上音國際音樂家比賽”複賽,多位外國選手都表達了對這座城市的喜愛。“泉州老城讓我覺得很愜意。”一頭捲髮的英國選手Julian Trevelyan,是巴黎阿爾弗雷德·科爾託音樂師範學院的高材生,此前曾斬獲隆-蒂博國際音樂比賽冠軍等多項榮譽。Julian從泉州當地人的生活節律中,觸摸到了這座城市的靈魂。“我抽空完成了五個小時的老城漫步,看到大家都很怡然自得。觀察人們的生活方式,能讓我更好地理解這座城市和這裏的人。”

談及與中國的淵源,Julian說自己六年前學過兩個月的中文。“當時我有一個在意大利長大的混血女友,會說簡單的中文,爲了挑戰她,我們約定每天比賽誰學的中文詞彙更多。”對於未來的中國之行,他滿是期待。“中國這麼大,有太多地方值得去看看。我特別喜歡歷史和自然景觀,想去中國的山脈和考古遺址看看,還希望能去上海、南京拜訪那裏的朋友。”

來自德國南部的Matteo Weber是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漢堡音樂戲劇學院的才子,他曾在布魯塞爾塞薩爾·弗蘭克比賽等賽事中屢獲佳績。此次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作爲德國人,我對泉州的電動交通工具印象非常深刻,它一點也不吵,我非常羨慕。我也很享受這裏的食物。”他還提到,儘管因備戰沒時間深入遊覽,卻已感受到泉州的獨特魅力。“這裏有很多摩天大樓,街道寬敞,燈光璀璨。市中心的一些老建築也很有特色,我很想進一步瞭解這裏的建築文化,有多餘時間也想去看看寺廟、大海。”Matteo之後也會在中國多待幾周。“上海我一定會去,想要好好感受這座城市。”

以“複合型音樂家”的選拔標準錘鍊選手的綜合素養

“這個比賽簡直是爲我量身定做的!”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的選手汪煜軒興奮地說。在上音主修鋼琴與指揮雙專業的她,被首屆“上音國際音樂家比賽”的全面性所吸引。“它就是考察特別全面。第一輪是獨奏,考驗基礎水準;第二輪是跟器樂、聲樂合奏,考驗配合能力;最後一輪還要跟樂隊合作,自彈自揮。當時很多同學都發給我比賽章程,說這是給你定製的,讓我一定要參加。”

在汪煜軒看來,決賽的難度最大。“對入圍決賽的選手來說,不僅僅要指揮,還要給樂隊排練。這就要求鋼琴家不僅要會彈,還要會看總譜,瞭解基本的樂器法,不然可能會出現聲部不齊等問題。”不過,主修指揮的經歷也讓她有了獨特優勢。“學過指揮的人看次中音譜號會更熟、更細,因爲次中音譜號在鋼琴演奏中較少使用。”此次比賽,汪煜軒也收穫滿滿。“之前接觸莫扎特自彈自揮的協奏曲、重奏和藝術歌曲的曲目比較少,這次比賽讓我有機會精細地打磨這些作品。”

複賽環節與汪煜軒搭檔的,是上音校友、小提琴手徐堉傑,以及上音2022級大提琴專業本科生沈郝,他們合作了一首貝多芬《D大調第五鋼琴三重奏》。“汪煜軒反應很快,在室內樂協作中,對每一個信號都能及時反饋,這一點非常難得。”徐堉傑的評價裏滿是認可。沈郝也表示:“我跟汪煜軒的節奏對得很好,她能把節奏把控得非常穩定,在樂感上我們也經過充分討論,這次比賽現場做到了平時的95%。”三人已約定,未來要一起參加一些三重奏比賽。

作爲合作樂手,上海音樂學院管絃系碩士研究生李秉璋專程從上海趕赴泉州。在他看來,這場比賽的意義遠超競技。“現在很多鋼琴家大多專注於獨奏練習,但實際上,職場中大量需要複合型的合作型人才,等工作後再補合作能力就有點遲了,而這個比賽正好搭建了這樣一個橋樑,能推動大家重視綜合能力。”

談及協作的挑戰,李秉璋坦言:“我和選手們大多是第一次見面,很多時候只能在走臺時磨合十幾二十分鐘就上臺比賽。不過好在我們對貝多芬、勃拉姆斯這些經典絃樂奏鳴曲都比較熟悉,這也考驗着我們的臨場調控能力。”這次與不同國家選手的合作,也讓他倍感新鮮。“能和來自韓國、玻利維亞、德國、中國的四位選手合作,和不同國度的人交流,感覺特別有意思。”

首屆“上音國際音樂家比賽”部分中外評委

廖昌永院長對賽事的定位,正化作泉州大劇院裏的陣陣樂聲。這場跨越國界的音樂盛會,既以“複合型音樂家”的選拔標準錘鍊着選手的綜合素養,也以樂爲橋,讓海絲古港的文化魅力與中國音樂教育的創新理念,一同走向世界。接下來,晉級的選手將奔赴上海,於11月10日在賀綠汀音樂廳展開最終角逐,續寫這場琴鍵對話古今、樂聲連接中外的音樂篇章。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