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古納國際藝術獎亞洲首展登陸上海,全球藝術與工業美學共振

來源: 更新:

申城再迎重磅藝術首展。10月31日,由上海航海儀器總廠更新而來的上海EKA・天物創意園迎來拉古納國際藝術獎里程碑式的亞洲首展,盡顯全球藝術與工業美學的共振。

金屬筒堆疊而成的“高塔”,穿孔亞克力與球體延展的“脊柱”,衆多喇叭圍城的“環”,綜合材料轉譯的“水圖”……從全球各地歷屆獲獎作品中精選出來的百來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影像、數字藝術等多元形式,在工業風滿滿的展陳空間裏釋放藝術張力,牽引着大衆的視線。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在此相遇,碰撞出跨越邊界的藝術火花。

展覽以“在地的全球性”爲核心定位,通過獨特的策展理念與空間敘事,爲上海注入全新藝術活力。

拉古納國際藝術獎是2006年誕生於威尼斯、享譽全球的國際藝術獎項,由意大利國家現當代藝術協會(MoCA)與拉古納藝術獎組委會聯合打造。該獎項以推動全球藝術創新、促進多元文化交流爲使命,廣泛覆蓋繪畫、雕塑、影像、數字藝術等當代視覺藝術範疇,每年吸引全球數十國藝術家參與。此次落地上海的亞洲首展,正是其全球影響力的延伸與跨文化藝術對話的全新實踐。

本次展覽的總策展人黃壹,曾連續擔任拉古納國際藝術獎學術委員會委員。他坦言,上海作爲亞洲通往世界的窗口,其兼容幷蓄的氣質讓這裏成爲拉古納藝術獎“對話的場域”,而非單純展示空間,本次亞洲首展並非威尼斯及其他地區展覽的簡單延伸,而是以當代藝術語言爲紐帶,讓不同地域創作相遇重組、形成跨邊界文化共振的“新的文化生成”。

據黃壹透露,展覽並沒有特意挑選一些亞洲觀衆更易於接受的作品,“希望在差異中尋找平衡、彼此包容”。

在此次展覽中,策展團隊以“工業美學”打造現實中的“網絡世界”,在2000餘平方米展廳採用去中心化布展結構,不設主軸線與固定觀看順序,以地面方盒子裝置如“信息節點”嵌入數字影像增強沉浸感,還將展廳劃分爲四大板塊引導觀衆層層遞進體驗“藝術故事”。同時,展覽尊重EKA・天物原始工業結構,僅將展牆處理爲鐵鏽色呼應空間記憶,構建獨特觀看體驗。策展人期待觀衆能留意方盒子間距“節奏”、地面反光與影像閃爍的呼應,感受鐵鏽牆、冷光與數字屏幕交織的“工業呼吸”,在不經意間被“引動”感知。

“2025拉古納國際藝術獎亞洲首展-中國•上海站”將持續至12月15日。展覽期間還將同步舉辦藝術家講座、藝術工作坊等公教活動。這場跨越兩個月的藝術盛事,不僅是拉古納國際藝術獎“從威尼斯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更將成爲上海國際文化交流的新名片,讓藝術真正成爲無界的語言,連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心靈。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