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逝者編書

來源: 更新:

《夏志厚文存》終於可以交付印刷了。

從查閱夏志厚發表的一些論文開始,到大學同學辜也平提供更爲詳細的發表論文目錄、發表的出處及被轉載的《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期刊號,到找原文或下載或截圖,然後由專業工作室錄入排版,到隨後的一次次編校,屈指一算竟然已經整整一年,也是老同學夏志厚(1949-2024)因心臟病突發病逝一年多了。

夏志厚

翻閱書稿,無論是夏志厚的同班同學還是他的學生們都喫驚於他學術研究範疇的廣度和深度。這裏有他大學時代感興趣的電影評論、有與他碩士論文相關並延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有他以擅長的理科邏輯思維,對古代文論和現代文論作獨到的闡釋,以及他對哲學命題的不同思索,這五個方面構成了他在赴美深造之前的學術探究。且單從夏志厚已發表的31篇論文中有11篇選入被當代學者所熟知認可的《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那往往是當年優秀或獨到學術論文被轉載的刊物)及《新華文摘》,也可衡量出其論文的學術價值。

在《文存》成型過程中,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85級同學們對曾任他們兩年輔導員的夏志厚老師滿懷着敬意和感情,除了回憶老師當年對他們的關心指導外,更是盡一切可能去尋找老師的這些遺作,其中倪文尖同學在已有的論文目錄基礎上又加以補充,發來他的年輕學生在知網上搜集下載的PDF文檔;臨近結集,在《文匯報》任職的校友又找到一篇遍尋不着的電影評論……爲集成這本較爲周全的21萬字論文選集(收入27篇加代序一篇),大家付出了很多心血。這本書之所以稱之爲“文存”,是指可找到的作者留存下來的文字,但不一定是全部,也還是有一些遺漏或遍尋不到的遺篇。

《文存》編輯中,85級部分同學分頭一校,責任編輯陳蕾同學進行了二校,我在他們校對的基礎上又作了三校,同時吸取了辜也平、陳靜漪兩位大學同學的修改意見,這本《文存》是夏志厚思考研究的結晶,也是他的同學和學生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上世紀80年代初,“九葉”詩人中的八位曾爲他們早逝的詩友穆旦選詩收入《九葉集》,並先後爲他撰寫編輯了兩本紀念文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豐富和豐富的痛苦》,詩友們的深情厚誼使讀者驚奇地發現他們所喜愛的譯者查良錚(梁真)不僅是位傑出的翻譯家,而且是極爲優秀難得的名爲穆旦的現代詩人!今天我們不遺餘力地爲已故的夏志厚認真編書印書,這本《夏志厚文存》連同圖文並茂印製精緻的《麗娃河畔的思念》,也同樣是出於同學或師生的深厚情意。

早在2013年我曾在美國與夏志厚見面,聊天時,他提及正在研究周易,並從卦象推算國運及其他;這次校對中發現有一篇《<周易>與<文心雕龍>理論構架》,看來他在國內的研究興趣一直延續到國外,但他最後還是將所有的才華和努力奉獻於美國芝加哥河畔紅磚樓內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編輯部,在那裏他施展了自己紮實的中英文水平,擔任亞洲部主任編輯,負責編輯更新校對更爲豐贍翔實的辭條,是《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編審委員會美方祕書,爲中文讀者留下了有價值可查閱的20冊厚厚辭典。

爲了便於讀者閱讀,《夏志厚文存》按內容分爲五類專題,清晰可見作者在上世紀80年代關注的不同面向,其中第二輯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內,按通行慣例現代排前、當代列後,第三輯古代文論以內容排列,第一輯電影評論、第四輯現代文論和第五輯哲學思索均按發表時間排列,有合作者的四篇文章放在相關一輯的最後。全書最末的附錄《夏志厚著述目錄》是按發表先後的時間順序編年體的排列,從中可見夏志厚學術研究興趣的整體拓展和深入。附錄二是夏志厚生平。

夏志厚生前曾叮囑他姐姐,要好好保存他留在上海家裏的手稿和讀書筆記,他原本是準備退休後回國,再來整理這些手稿的。遺憾的是,突發的疫情阻斷了他籌辦已久的回家之路。今天我們謹以此書告慰我們的老同學夏志厚、85級的夏志厚老師在天之靈,他可以感到欣慰了。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