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硬剛”特朗普,莫迪向內求轉向“印度製造”

來源: 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30日宣佈,自8月1日起,美國將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因其不當行爲”加收額外懲罰性費用。分析人士指出,所謂“不當行爲”暗指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日把俄羅斯石油稱作美印關係的“刺激點”,這一言論將印俄能源貿易推上風口浪尖。

特朗普8月1日稱,他“聽說”印度不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但有印度政府人士“非正式”地反駁了特朗普的說法,表示印俄簽訂了長期供油合同,短期內不會停止交易。在美印關稅博弈升級的背景下,能源戰成爲焦點。

除了石油這個“刺激點”,印度在保護農業等領域的強硬立場也讓美印難以達成貿易共識。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印度關稅稅率太高,非關稅壁壘又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繁重和討厭”:“我們跟印度沒多少生意往來。他們的關稅高得離譜,簡直是世界之最。”

對此,雙方關稅談判已歷經數月。4月2日,美方公佈所謂“對等關稅”後,美印舉行多輪會談,其間印度曾提出過到2030年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達到5000億美元、大規模採購美國油氣和武器,以期獲得美國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但是在農業和乳製品產業等關鍵領域,印度保護主義立場強硬。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印貨物貿易規模約爲1288億美元,印度對美貿易順差爲458億美元。其中,印度農產品關稅接近39%,植物油稅率達45%,蘋果和玉米稅率更是高達50%,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美方認爲,印度的高關稅嚴重影響了美國農產品在印度市場的競爭力,構成了不公平的貿易壁壘。特朗普多次要求對美開放市場,對此,印度予以拒絕,表示這將損害數百萬印度農民的利益。

印度認爲,農業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基石,需要一定的保護措施。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皮尤什·高耶爾表示,農業對印度而言是敏感領域,政府將確保農民的利益“獲得充分保障”,這一龐大羣體的生計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印度歷來將農業排除在自由貿易協定之外,需要農民選票的莫迪政府必須在經濟開放與保護農民利益之間尋求微妙平衡。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印度並未“硬剛”。多名印度知情人士表示,當前,印度已排除立即報復選項,正設法安撫白宮,增加從美國進口商品。據悉,目前印度政府已啓動一項工作,探討本月晚些時候在和美國再次進行關稅談判時各行業可能做出的讓步。不過,印方表示沒有國防採購計劃,並已告知美方“不急於”購買F-35隱形戰鬥機。有報道指出,向印度出售戰鬥機將減少美印間411.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不過,莫迪8月2日在其選區瓦拉納西發表講話時呼籲重新關注“國貨”,敦促印度人優先考慮“印度製造”,並強調民族團結和經濟自主的必要性。

在印度國內,反對黨對政府提出批評,稱25%的關稅是“莫迪的外交失敗”。美國關稅政策也引發印度政商界廣泛憂慮,認爲將對服裝、電信、珠寶等出口行業造成衝擊。有經濟學家表示,25%的關稅可能會導致印度在2025至2026年的經濟增速下降40個基點,而“額外懲罰”的威脅將進一步給經濟發展蒙上陰影。

分析認爲,美印關稅博弈的實質是兩種戰略的深層碰撞: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手段重塑全球製造業佈局,推動“製造業迴流”以解決國內就業和貿易逆差問題;而印度則希望在保護本土產業的同時,通過“印度製造”戰略融入全球價值鏈,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未來,雙方能否在關稅談判中找到平衡點,以及印度會否在俄羅斯能源問題上做出符合美國期望的改變,都充滿不確定性。而這場博弈的結果,不僅會影響美印經貿關係,也將對全球貿易格局和能源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