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入“燒烤”模式,剛好一點的米荒會再來一遍?


今年夏季以來,日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極端高溫與乾旱,梅雨季一結束就直接進入酷暑“燒烤”模式。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不僅讓民衆的日常生活備受煎熬,更給日本的農業尤其是水稻種植業帶來沉重打擊。人們普遍擔心高溫再次造成水稻大幅減產,使國內剛趨於平穩下降的米價再度上揚,甚至米荒再現。
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日本全國今年7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2.89攝氏度,爲1898年有可比數據以來最高。其中,日本4565個地點7月出現35攝氏度以上高溫。7月30日,西部兵庫縣丹波市最高氣溫達到41.2攝氏度,打破41.1攝氏度的全國曆史高溫紀錄。
與此同時,日本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大幅減少,多地降水量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值。東北地區靠日本海一側和日本海沿岸的中部北陸地區7月降水量創歷史新低,前者降水量只有常年的13%,後者僅爲8%。在東北地區的山形縣,28個觀測點的26個降水量爲歷史最低;北陸地區石川縣輪島市降水量僅爲常年均值的1%。
高溫少雨地區中有不少是日本稻米產地,福井縣、新潟縣、長野縣等本地均陷入“災害級”高溫乾旱危機。在福井縣,一位種植水稻多年的農戶站在乾裂的稻田邊滿臉愁容:“已經很久沒下過一場透雨了,稻田裏的水早就乾涸,現在土地都裂開了大口子,稻葉也發黃枯萎,今年的收成肯定要大打折扣。”與往年同期相比,他種植的米粒明顯偏小,品質等級下降已成定局,預計產量也會大幅減少。
作爲日本最優質大米“越光米”產區的新潟縣上越市,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當地一名水稻種植戶無奈地表示,大部分水稻因缺水已經枯萎,自己只能放棄培育,將這些水稻用作了家畜飼料。據統計,上越市主要水庫的蓄水量截至7月25日已降至16.3%,當地政府緊急呼籲相關區域民衆節水40%以上,並積極採取其他應對缺水的措施。
不僅如此,日本部分水庫蓄水量告急。國土交通省8月1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該部門和水資源管理機構下轄水庫中,有33座水庫蓄水量低於常年平均水平,位於巖手縣和宮城縣的兩座水庫蓄水量已經“歸零”。而預計在今後一週內,本州地區大範圍內缺水狀態還將持續,水稻生長面臨的灌溉中斷困境短期內難以緩解。有日本專家指出,當前正是水稻分櫱後的關鍵生長期,需要保持稻田水位在5—7釐米深度,但現在確保水位沒過根部都很困難,水分的缺失將不可逆地影響水稻後續的灌漿進程,減產已不可避免。
2024年,日本因極端高溫、洪水等災害導致大米歉收,米價大幅上漲。當年8月,日本氣象廳發佈了日本東部太平洋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的警示,更引發了民衆的囤米潮。受此影響,日本米荒一直持續到今年上半年,甚至創下了有統計以來日本5公斤大米平均價格的最高紀錄,爲4233日元(約合210元人民幣)。
在日本政府採取釋放戰略性大米儲備和直接投放零售市場等政策的連續干預下,米價近來一直呈下跌趨勢。而民衆也期待今年秋季稻田大豐收後有足夠的新米上市,可以推動米價進一步下降。然而鑑於當前高溫旱情加劇,業內人士紛紛預測新米上市後的平均價格可能突破5000日元(約合240元人民幣),“越光米”等部分高端品種或達8000日元(約合380元人民幣)。
面對嚴峻的旱情和水稻減產危機,日本農林水產省7月30日首次組建“缺水高溫對策本部”,密切關注水庫水位和農業用水情況,呼籲民衆節約用水,並積極協調各方資源保障農業灌溉。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表示,將採取相關技術有效利用水資源,力爭減輕高溫缺水對農作物的影響。但這些措施能否有效緩解當前旱情對水稻生長的影響,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