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種“上海好書”上榜!你種草了嗎?



2025上海書展臨近之際,2025“上海好書”半年榜1日發佈,爲讀者提供了閱讀“種草指南”。30種上榜圖書分爲主題出版類3種,人文社科類12種,文學藝術類6種,少兒類3種,科普生活類6種,涵蓋人文科技社科等多個領域,爲大衆精神生活“解渴”。
榜單由上海市出版協會、上海出版社經營管理協會、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聯合評出,參照“中國好書”選書和分類標準,按內容分爲主題出版、人文社科、文學藝術、科普生活、少兒讀物五類,優選以適合大衆閱讀爲導向,體現上海出版專業學術見長優勢和出版門類齊全特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精品暢銷圖書。
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築夢蒼穹:顧誦芬》是“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顧誦芬的傳記,講述他立志航空、研製殲-8、戰略引領、育人奉獻的一生,展現了其科學家精神與黨員風範。

復旦大學出版社《中國發展經濟學》從“人的全面發展”視角,針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創造的快速經濟增長40餘年的“增長奇蹟”以及“脫貧奇蹟”提煉出具有原創性和解釋力的中國發展經濟學理論。少年兒童出版社《飄揚的國旗:寫給青少年的新中國成立故事》聚焦新中國成立前波瀾壯闊的歷史,講述了共產黨從瑞金到陝甘寧邊區,在困境中探索執政方式,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偉大曆程,旨在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信。

多角度書寫中華燦爛文明
如何多維度多視角書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批滬版好書從考古、繪畫、禮儀等線索切入。
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了不起的漢字》從文字學、考古學、歷史學、教育學的多維視角,系統闡述了漢字的起源機制與發展規律,古文字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出土文獻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核心作用等內容,爲理解中華文明的連續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徑。《生於大宋:宋代的日常生活》爲朱瑞熙先生關於宋代社會生活相關方面的研究,包括稱謂和排行、避諱、押字、刺字、文身、簪花、民間家族組織、休假、節日、婚喪禮儀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繪畫:元至清》聚焦媒材發展、畫派分化與地域間互動,在歷史原境中立體勾勒元、明、清三代繪畫的發展軌跡,以更全面的視角重新理解中國繪畫。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玩物採真:中國古代遊戲史》以圖文並茂方式介紹遊戲在中國的發展演變等,揭示了遊戲在民智啓迪、民俗傳承中的多重價值,全面展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遊戲文化。
海派文化掃描展現上海底蘊風貌
翻開上海這部“大書”,怎樣呈現城市底蘊與豐富風貌?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圖鑑.黃浦江》展現母親河黃浦江如何滋養城市發展、推動航運旅遊,並見證上海崛起爲國際都市的歷程,以黃浦江的歷史沿革和功能轉變爲主線,爲讀者呈現“可視化”的時空之旅。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出品:1848—2024上海品牌故事》精選10個上海百年經典品牌,關注老字號的誕生、適應、融合與壯大,展現品牌從傳承到融合式創新的轉變。老字號品牌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瑰寶,也閃耀着商業文明的光輝,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和深厚的經濟與文化價值。作家滕肖瀾《平衡》等小說則用細膩筆觸傳遞城市煙火氣。

如何聚焦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以全球眼光看世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從公元前3000年到軸心時代》以“文明共同體”概念爲核心,廣涉公元前3000年到軸心時代之間地中海地區的文明體,對早期地中海文明進行了全景式考察,是融通世界歷史、世界文明史與世界體系學說的原創力作。上海譯文出版社“羅斯福時代”叢書是歷史學家小阿瑟•M.施萊辛格撰寫的鉅著,系統描繪富蘭克林•D.羅斯福領導下的美國在20世紀30至40年代深刻變革。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國大革命史:1789—1815》從舊制度末期寫到第一帝國覆亡,全面客觀展現大革命波瀾壯闊和反覆曲折的全過程。
捕捉社會熱點蹲守科技前沿
如何面對不確定性做好人生答卷?如果說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界作爲參考答案》是學者劉擎嚴飛的人間清醒的療愈對話,那麼《探源——AI狂飆時代的管理常識與實踐創新》則解剖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命題,解讀AI時代的破局思維與生存法則。
此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遊戲直播簡史:重塑遊戲、電競與情感經濟》帶領讀者進入遊戲直播的幕後世界,理解內容創作、技術平臺與觀衆互動之間的複雜動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何以量子——重塑世界的量子物理》回溯量子力學百年征程,勾勒海森堡、薛定諤、費曼等科學巨匠的思想碰撞與傳奇人生,引領讀者探索物理學的未解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