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子不牢固,必須撤離!金山幹羣同心迎戰“竹節草”

來源: 更新:

豆大的雨點藉着風勢,狠狠砸在金山區朱涇鎮陸大爺老屋的瓦片上,噼啪作響。手電筒昏黃的光束穿透厚重的雨幕,映照出村幹部溼透的制服和焦急的臉。“阿叔,這次颱風看樣子不會小,水要是漫進來,您這老房子真頂不住啊!”

7月29日深夜,在低窪地帶這間略顯破舊的老屋裏,面對村幹部苦口婆心的勸說,住在低窪地帶的獨居老人陸大爺終於鬆了口。門外,是深一腳淺一腳踩在泥水裏、打着手電筒冒雨走組串埭、挨家挨戶開展轉移工作的村委幹部和“三支隊伍”成員,他們的喊聲在風雨中斷續傳來:“棚子不牢固,颱風來了太危險,必須撤離!”——這是金山區啓動防汛防颱三級應急響應後,無數個爭分奪秒“應轉盡轉”現場的縮影。

轉移安置的“金山行動”

陸大爺被安全送達新涇村村委會安置點,熱茶驅散了雨夜的寒意,拖乾淨的木地板,準備好的枕頭、薄被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雖然捨不得離開,但村幹部這麼爲我們着想,我們也要配合工作。”與此同時,“朱涇速度”在肇明科技在建工地上演。接到撤離指令後,工地負責人立即啓動應急預案,組織167名工人有序撤離。得益於鎮防汛指揮部對安置點選址的科學規劃,愚達公司距離工地僅800米,工人們步行不到15分鐘就全部安全抵達。

“雖然轉移的比較緊急,但是這裏還是準備了風扇、礦泉水,條件不比工棚差!”工地負責人表示,“從工地到安置點這麼近,既保證了安全,又不會影響後續復工,考慮得很周到。”而在金山體育館安置點,明月松間酒店項目建設人員被安全轉移至此,現場2名志願者駐點服務,負責人員登記、物資分發和秩序維護。“我們分班輪流值守,確保安置人員隨時有人照顧。”安置點內備足了飲用水、食品和防暑降溫用品,還設置了臨時醫療點,提供全方位保障。

織密安全網的“金山身影”

7月30日,受颱風“竹節草”影響,金山區“一橙兩黃”預警高掛。伴着“嘩啦啦”的雨聲,豆大的雨點密集地砸向地面,低窪處已迅速積聚起渾濁的積水。在石化街道的防汛安置點內,卻是另一番溫暖景象:幾十張摺疊牀整齊排開,幾位老人正坐在牀上盯着大屏幕看連續劇。安置點的志願者們挨個兒給居民分發着盒飯,“今天的菜色有獅子頭、油燜茄子、口水雞……”。居民王老伯喫了口菜直誇:“比家裏做的還香,你們考慮得太周到了。”

這份溫暖的背後,是無數風雨中的堅守。在四村居民區,工作人員黃軼率先發現地上散落着幾塊碎木板,抬頭一看,原來是居民樓外飾面損壞了。他們趕忙上前撿起,並第一時間聯繫物業登記報修。在往年暴雨天易出現積水的樓棟前,工作人員拿起鏟子將不斷彙集的雨水剷出,並放置好沙袋。此外,在巡查中,工作人員發現有居民在樓前拉了塊因老化多處破損、在狂風中搖搖欲墜的防水布。志願者當即與居民溝通說明隱患,在徵得同意後協助拆除了破損防水布。合浦居委會內,工作人員張鋒豔正對着記錄簿一一覈對:“十五村13號樓、16號樓樹木枝葉修剪完畢、1號樓旁樹已進行加固……”

溫暖也在傳遞。上午十點半,海棠居委會工作人員顏媛冒雨蹚過積水,將買好的食物打包好送到了獨居老人謝師傅的家門口。“謝師傅,這是給您買的愛心餐,您慢點拿,有需要隨時給我打電話”。颱風來臨之際,社區工作人員還上門爲特殊羣體老人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電路是否安全等。“颱風天雖然冷,但看到這些孩子跑前跑後,心裏特別暖和”,社區居民錢阿姨笑着說。

築牢生命防線的“金山力量”

守護的力量在金山區每個角落匯聚。

“師傅們,颱風要來了,這裏不安全,跟我們去村委會安置點吧,有熱水有喫的!”漕涇鎮阮巷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將臨時在農業組織化倉庫場地搭棚歇腳的十來個外地種菜農戶勸離到村委會。傍晚的村委會會議室裏已備好礦泉水和泡麪,一位來自安徽的種菜農戶捧着熱泡麪,笑着說:“沒想到村裏這麼上心,心裏很踏實!”在水庫村,蔬菜大棚裏的農戶們還在搶收最後一批蔬菜,村委會工作人員快步上前:“先停一停!颱風天別大意,快回租住的房屋裏去,那邊更安全!”晚上8點,他們又打着手電筒回到原先的住處巡查,確認人員完全撤離。

“每年防汛季,鎮裏都會幫我們聯繫安置點和巴士,安置結束後還會派巴士送我們回去。”璜溪佳苑工地負責人介紹道。爲應對“竹節草”影響,該工地的330多名工人被連夜轉移安置到了呂巷學校的空教室中。呂巷鎮還提前協調了2輛大巴車,分3批有序完成工人轉運。作爲農業大鎮,呂巷鎮農業農村中心聯合村兩委成員,逐戶走訪農戶,面對面指導田間管理要點。“鎮裏幹部帶着技術員上門,教我們怎麼清溝排水,心裏踏實多了。”種植戶王大叔邊清理溝渠邊介紹。全鎮累計加固各類大棚3209畝,搶收蔬菜1208畝(19噸)、水果1568畝(106.8噸)。

爲防禦颱風“竹節草”,廊下鎮迅速啓動應急響應機制,及時轉移安置危房戶和臨時棚人員,全鎮共啓用13個安置點,累計轉移安置人員99人。在位於廊下鎮社區學校的鎮級臨時安置點裏,志願者們有序開展安置點場地佈置。在景陽村安置點,獨居老人陳阿婆說:“多虧了你們啊,在這裏很放心。”全鎮50餘名環衛人員全員在崗,已累計清理排水口80餘次;工作人員迅速處置倒伏樹枝,清理路邊傾斜的竹子;實時監測水位變化,對出現積水的路段及時進行強排。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