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畢業的雲南小夥考上選調生,立志把“家鄉沒有的好東西帶回去”

來源: 更新:

前不久,從雲南大理農村考來上海的小夥楊成龍,等來了雲南省定向選調生的錄用通知——他即將以基層公務員的身份,成爲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衛生健康局的新生力量。

“我帶着知識和本領回家了!”迴歸生養自己的雲嶺大地,上海中醫藥大學2025屆中藥學院本科畢業生楊成龍的人生軌跡構成了一個圓。

一段休學經歷,埋下歸鄉的種子

剛來上海,楊成龍沒考慮回雲南工作,對未來何去何從很迷茫。是什麼影響了他的選擇?答案有點出人意料:一次休學。

記得剛讀大二,楊成龍就因氣胸發作,大學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休息幾個月後,他的身體逐漸恢復,可離復學還有一段時間,於是,一個念頭從他的腦海閃過:去打工吧,體驗一下人生。

休學期的那個冬天,楊成龍離開家鄉,來到廣東惠州的一家紙廠打零工。談起這段經歷,楊成龍最大的感受就是“遠”,然而身邊工友卻又都是“遠道而來”雲貴川的老鄉。

原來,在楊成龍家鄉,這樣的工廠數量不多,爲了就業,鄉親們只能出去打工,很多人一年到頭都沒法回鄉。“我很幸運,至少還有選擇的機會。”也正是這份經歷,讓楊成龍開始思考:要是能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更多人就能擁有選擇“留下來”或是“出去闖”的機會。

迴歸校園後,楊成龍開始關注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並逐步瞭解到一條助力鄉村振興的就業路徑:報考選調生,回雲南腳踏實地做點事。

在楊成龍身邊,更多和他經歷相似的年輕人,從農村“走出來”以後,紛紛選擇留滬讀研深造。楊成龍承認,他們做的“都是好選擇”,但他自己的想法也同樣堅定:“上海很好,我在這裏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我覺得需要有人把這些家鄉沒有的‘好東西’帶回去。”

榜樣引路,立志學以致用造福家鄉

綜合學校老師的建議和自身情況,楊成龍決定通過報考選調生,回雲南基層工作。一位朋友興致勃勃地恭喜他:“選調生是香餑餑,你以後一定能有好發展。”面對朋友的羨慕,楊成龍更好奇的是,那些曾經選擇選調生道路的前輩,現在正在做什麼?

爲此,楊成龍拜訪了一位從985高校選調到基層的研究生朋友,對方已經駐村一年多。他向楊成龍展示了手機裏自己平日的工作照片:騎摩托車幫鄉親們送物資、送農民的孩子去學校、幫老鄉去賣蒜苗……離開大城市來到小縣城,做的工作很平凡但很踏實,爲的也不是給自己的履歷增色,而是幫當地的老百姓做些實事,在鄉親們有需要的時候隨時“搭把手”。

榜樣就在身邊,楊成龍也迫不及待開始思考,自己能做什麼。雲龍縣是白族聚集的地方,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對展開後續工作很有幫助。楊成龍通過和白族同學打電話,開始學起了白族方言,還主動在短視頻平臺搜索白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像資料學習研究。

“畢業後,我還想學摩托車,畢竟鄉間小路上,騎摩托車行動更方便。”楊成龍從小就會種地、幹農活,除了能在農忙採收時幫上忙,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到的知識帶回去、建設家鄉。

數據顯示,2024年雲南中藥材累計種植面積達1092萬畝,居全國第一;現有中藥資源8875種、佔全國近一半;全國5000多個品種的中成藥70%以上使用雲南原料。“這爲家鄉發展中醫藥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身爲中藥學院的畢業生,楊成龍計劃未來通過聯合宣傳和活動策劃,讓這個“天然大藥房”的名聲更響亮。

“中醫藥是老百姓很關心的東西,我想在這個領域施展拳腳,做些實事。”談到未來,楊成龍的眼裏,滿是期待。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