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又有率先探索,發佈全國領先商業祕密保護新規



在建立健全商業祕密保護制度上,浦東新區又率先邁出了大膽創新的一大步。
作爲本年度第5部浦東管理措施,《浦東新區加強商業祕密保護若干規定》7月28日經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將於8月28日起正式施行。
《若干措施》在引導企業加強自我保護、明確商業祕密保護行政要求、強化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細化商業祕密保密要求等方面進一步接軌國際、探索創新,爲浦東新區商業祕密保護築牢了更爲堅實的法治根基,讓企業在商業祕密保護方面有了更可靠的“護身符”。
創新探索,提升行政保護效能
知識產權早已成爲企業安身立命、逐鹿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而商業祕密更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命門,是市場公平競爭的基石。眼下,各國都在不斷完善商業祕密保護法律體系,以吸引更多的高端產業和創新資源。
立法保護商業祕密,是浦東新區順應時代潮流、與國際規則接軌的必然選擇。擁有了完善的商業祕密保護法律制度,爲國內外企業在浦東投資興業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將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創新要素匯聚,提升浦東新區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
《若干規定》在商業祕密“三性”(非公知性、價值性、保密性)及侵權行爲認定等方面進行了大膽而富有成效的創新探索。例如,在信息非公知性舉證要求上,權利人若能證明其主張信息的來源(如自行研發)並採取相應保密措施,而涉嫌侵權人無法證明其從公開渠道合法獲取該信息,則認定該信息具有非公知性。這一規定合理分配了舉證責任,大大減輕了權利人的舉證負擔。
在侵權行爲認定方面,有效借鑑司法實踐中的“相同加接觸”方法,同時增加“實質來源”的侵權情形。這些創新舉措爲商業祕密類行政案件調查辦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浦東新區立法保護商業祕密,爲企業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目前,浦東市場監管局、浦東檢察院等部門已陸續發佈中英文版的《浦東新區企業商業祕密保護指南》《三大先導產業商業祕密保護指南》《三大先導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南》等指導性文件,爲企業送上了一份份“商業祕密保護祕籍”,幫助企業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浦東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行業的高技術性等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對商業祕密採取嚴格的內部管理。此次浦東新區商業祕密保護管理措施的出臺,能夠有效減少被侵權後的救濟成本,對企業而言相當於形成了內外兼備的保護層。”
協同作戰,形成執法合力
商業祕密泄露往往伴隨着不正當競爭行爲,如商業間諜、侵權仿冒等。這些行爲不僅損害了企業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浦東新區立法保護商業祕密,明確了商業祕密的保護範圍和侵權行爲的認定標準,加大了對侵權行爲的打擊力度,能夠有效遏制不正當競爭行爲的發生,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同時,完善的商業祕密保護法律制度也能夠增強投資者和企業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來浦東投資興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若干規定》一方面完善了侵犯商業祕密案件移送的具體情形,形成“行、刑、民”多向移送閉環,實現多部門有效銜接,如同編織了一張嚴密的大網,讓侵權行爲無處遁形;另一方面建立商業祕密執法協助和案件研判機制。此外,爲破解行政調查手段有限的困境,《若干規定》明確浦東新區市場監管部門在辦案過程中,若涉及相關人員下落查找、可疑資金賬戶查詢等需要協助的事項,可請求區公安部門給予協助。同時,要求建立商業祕密案件研判機制,規定區市場監管部門、公安部門、檢察院三方可以提前明確案件走向和調查取證標準,幫助權利人選擇更加適合的救濟途徑。
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若干規定》如同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堅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執法合力,爲商業祕密保護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它讓各部門在商業祕密保護工作中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 “協同作戰”,共同爲企業的商業祕密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