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 Labubu 維修費飆至萬元?潮玩售後別成擺設!

來源: 更新:

維修Labubu,竟成了一門賺錢的好生意。

當一隻原價69元的Labubu玩偶,維修報價竟飆至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修復刺客”的出現不僅刺痛了消費者的神經,更折射出潮玩產業快速擴張背後的售後短板。隨着潮玩市場規模向千億級邁進,如何破解“買時狂歡、修時犯難”的困局,已成爲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答題。

潮玩的高價維修亂象,根源在於其特殊的價值屬性。不同於普通玩具,Labubu等潮玩承載的不僅是娛樂功能,更因限量發售、明星帶貨等效應被賦予社交貨幣、情感寄託乃至收藏投資的多重意義。正如消費者所言,“願意爲修復買單,實則是爲玩偶背後的回憶與情感付費”。這種超越商品本身的價值,本應催生出更精細化的服務體系,卻因行業“重銷售輕售後”的慣性,淪爲第三方維修漫天要價的“底氣”。

頭部品牌的售後缺位更助長了亂象蔓延。以泡泡瑪特爲例,其“憑原始購買憑證保修”的政策,將二手交易、轉贈的玩偶拒於官方售後門外,迫使消費者轉向第三方市場。這種將維修責任轉嫁給市場的做法,不僅讓玩家陷入“維修無門”的困境,更催生了第三方服務的價格兩極分化——既有依託技術的合理溢價,也不乏惡意加價的“趁火打劫”,萬元維修費的“刺客”正是這種無序競爭的極端表現。

破解困局,需多方協同築牢售後防線。

建立透明規範的服務標準是首要之舉。潮玩修復並非無法可依,上海黃浦區發佈的《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務經營合規指引》已作出示範:要求經營者公示修復項目明細、費用上限並簽訂書面協議,從制度上壓縮“刺客”生存空間。更可借鑑日本玩具醫院協會的公益性模式,推動建立基礎維修、精細修復等分級服務體系,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品牌方的責任不可缺位。頭部企業應摒棄“重銷售輕售後”的短視思維,擴大官方維修覆蓋範圍——無論是探索“以舊換新”“付費延保”,還是對非一手玩偶提供付費維修通道,都是在以售後溫度維繫品牌生命力。畢竟,潮玩的價值不止於爆款的熱度,更在於與消費者的長久情感聯結。

行業自律與消費者理性同樣關鍵。通過行業協會建立修復師資質認證體系,推動維修工藝透明化,能有效遏制技術溢價的無序膨脹;對消費者而言,理性評估修復成本與情感價值的匹配度,優先選擇報價公開、流程規範的機構,也能從需求端倒逼市場規範。

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深耕”,是潮玩產業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當修復費用遠超玩偶本身價值時,整個行業都需反思:商業利益與用戶權益如何平衡?短暫的銷售熱度與長久的品牌信任,孰輕孰重?唯有築牢售後防線,讓潮玩從購買到維修都充滿“溫度”,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價值與情感價值的共生,讓這個充滿創意的產業走得更穩、更遠。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