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展聚焦黨的支部建設歷程,是深情回望更是有力動員

來源: 更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一百週年,中共四大開創了黨支部建設的歷史起點。昨天,固本強基築堡壘——中國共產黨支部建設歷程展開展暨全國巡展在中共四大紀念館啓動。

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黨支部建設一直是黨的建設的關鍵基石,歷經百年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沉澱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次展覽通過珍貴的史料、生動的圖片和詳實的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黨的支部從萌芽到發展壯大、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的歷程,爲新時代黨支部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中共四大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2022年,紀念館以“固本強基築堡壘”爲主題,先後舉辦過兩次展覽。今年,紀念館通過新增近年相關研究成果、首次啓用實物展陳、利用AI技術數字賦能等,再度升級完善推出本次展覽,構建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空間。展覽分爲“黨支部建設的歷史起點”“黨支部建設在探索中前行”“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等6個篇章。“不僅是對黨的支部建設歷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新時代黨支部建設的有力動員。”

手寫支部評議令人動容

黨支部建設一直是黨的建設的關鍵基石。文匯報記者 邢千里攝

1925年1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四大,通過了《對於組織問題之議決案》,指出“組織問題爲吾黨生存及發展的重要問題”,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發展黨的組織,並將組織建設的重點轉移到支部建設上來;強調“我們黨的基本組織,應是以產業和機關爲單位的支部組織”,規定“三人以上即可組織支部”。

在黨的百年支部建設歷程中,從中共四大召開地廣吉里的燈火到井岡山的星火,從三灣改編的“支部建在連上”到改革開放的“支部建在樓上”,再到新時代“支部建在街區上”,黨支部作爲黨的基本組織始終發揮着戰鬥堡壘作用。

邵雍正在閱讀《中共上海第十織布廠總支部委員會自勉冊》。文匯報記者 邢千里攝

“這次展覽展出了許多實物,凸顯了在每個歷史階段基層黨組織所發揮的突出作用,我很被打動。”展覽首批觀衆、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邵雍注意到一本巴掌大小的冊子——1989年的《中共上海第十織布廠總支部委員會自勉冊》,內裏都是用手寫的正楷字跡記錄下對黨員的支部評議。在他看來,這體現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一直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收藏者房冠龍提供了《國棉十二廠黨支部工作調查材料及綜合報告》等展品。房冠龍供圖

虹口區收藏協會提供的《國棉十二廠黨支部工作調查材料及綜合報告》也頗受關注。在這本印製於1951年2月的報告中,寫明瞭該廠黨支部在1938年成立,1950年成立總支。截至1950年12月初共有黨員125人,其中在抗戰剛結束的1945年9月至10月成爲黨員的達87人,是一個高峯。該報告收藏者房冠龍說,他共有7件藏品以實物、圖片等形式在本次展覽中呈現,“希望這些藏品能給黨史研究,特別是支部歷史研究提供更多參考和方向”。

AI復原第一聲上海解放廣播

“我們上海人民解放啦!人民解放軍已經來到上海南京路!”展廳中,這段用AI技術還原的廣播令人印象深刻:這是從新新公司電臺傳出的宣告上海解放的第一聲廣播。新新公司是當時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之一,公司地下黨支部自行設計、裝備了上海第一個由中國人創辦的廣播電臺。1949年5月25日解放軍進入南京路,在緊急調試被故意撥亂的頻道後,這段激動的聲音通過電波傳遍全城,這個電臺後來也被稱爲“凱旋電臺”。

首批觀衆在展覽中打卡留念。文匯報記者 邢千里攝

本次展覽以數字化手段生動詮釋黨建內容。文匯報記者 邢千里攝

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的一個特點,是通過AI復原、電子觸摸屏、短片等數字化手段,更爲生動地詮釋黨建內容。“凱旋電臺”所在的第三篇章“支部:羣衆中的戰鬥堡壘”展區,選取了4個黨史故事創新打造成四格數字漫畫,通過抽拉式互動板,每個故事以動態水彩方式呈現4個決定性瞬間,以“時空分鏡”的藝術手法讓黨支部團結羣衆、攻堅克難的力量穿越時空。

最後一個篇章“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展區則全部通過多媒體呈現。特別是“我在街區當書記”板塊,以圖文和視頻形式展示了各街區支部書記因地制宜實踐的工作方法、案例與心得,傳遞了基層黨建的活力與溫度。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