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出臺生物醫藥提升行動!到2027年,產業規模破5千億,全球首發倍增

來源: 更新:

全球創新藥械首發地、制度改革首創地、科學家創新創業首選地——對標國際一流,浦東新區最近出臺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將重點開展五大行動,推出17項舉措,全力解決短板弱項問題,攻堅轉型升級。

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也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浦東將用3年時間,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堅持研發與製造並重,持續完善創新產業生態體系,統一創新核爆點、產業承載區和聯動區佈局,聚焦張江再出發,實現First-in-Class(首創新藥)、First-in-China(中國首創)、First-in-Human(首次人體試驗),即“3F”創新產品、大IP以及出海產品快速增長。到2027年,全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全球首發實現倍增。

研發與製造並重,形成“1+1+X”功能格局

記者注意到,浦東此次明確創新核爆點、產業承載區和聯動區佈局,將形成“1+1+X”一體發展的功能格局,釋放出不僅要留住研發,也要留住生產的強烈信號。

其中,第一個“1”就是將浦東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始發地——張江高科中路兩側約兩平方公里打造爲創新核爆點,持續推動高校院所、研究機構、跨國公司研發中心以及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高質量孵化器、概念驗證中心等高能級創新主體集聚。

目前,這裏已集聚全市3家生物醫藥領域的高質量孵化器,包括飛鏢創新研發中心、莘澤“智星港”、復星新禾,與張江大科學設施、20多家專業技術平臺、8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聯動,推動浦東近年來年均新增生物醫藥初創企業100家以上。

在“核爆區”,浦東將建設“科學家會客廳”,探索新的制度性改革,提升創新策源功能,加大前瞻佈局力度,形成創新思想的源泉、新賽道的風口點、全球各類最好創新資源的匯聚區。

第二個“1”是產業承載區,將國際醫學園區和張江創新藥基地連片定位爲主承載區,集聚新興賽道和未來產業,外高橋、張江醫械園定位爲承載區,分別集聚跨境研發生產和高端醫療器械。而“X”是世博、老港、金橋等差異發展的產業聯動區,承載區和聯動區集中承接核爆點創新成果轉化。同時,加快承載區提質擴容,3年內新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存量更新100萬平方米。

培強育新延鏈,推動“3F”和大IP快速增長

產業能級提升方面,浦東的打法是制定“一企一策”“一品一策”,做優“服務包”制度,分類實施精準、專業服務。

首先是“培強”,制定大品種大企業培育方案,加強集成服務及政策供給,集聚國內頭部企業,推動區域研發中心向全球研發總部、成本中心向產出中心、單一功能向多元複合功能躍升;培育10個以上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大品種,1至2個超50億元的“重磅炸彈”。

其次是“育新”,細胞基因持續集聚引領,實現多病種突破;腦機接口、醫用同位素藥物、合成生物等領域,加快奠定領跑地位。

最後是“延鏈”,把握跨國公司戰略調整機遇,支持全球首發、推動地產化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浦東逐步出現一批3F創新產品。比如,華領醫藥的多格列艾汀片就是全新靶點的First-in-class;羅氏的可伐利單抗、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單抗是早於歐美在浦東全球首發的First-in-China;多款幹細胞、基因治療產品是首次開展臨牀的First-in-Human。對此,多家駐紮在浦東的生物醫藥企業都坦言,他們最需要的還是全鏈條“加速度”,包括臨牀、審評檢測等各個環節。

爲發揮制度創新的驅動作用,浦東此次明確將進一步實施細胞基因外資准入、生物製品分段生產、創新藥械入院、數據跨境流動、研發用物品和特殊物品通關便利化等改革試點舉措,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爭取率先開展商業聯合保險、藥械跨境委託生產等改革試點。

此外,在創新生態攻堅上,浦東也將強化全生命週期賦能,提升要素融合力。比如,在臨牀資源方面,組織跨國藥企開展培訓,全面提升屬地醫院、中小企業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能力;通過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等功能平臺,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在審評檢測方面,依託國家藥品、器械長三角分中心,聚焦重點研發產品,在臨牀試驗、生產許可、檢查檢驗、註冊上市等關鍵環節,提前介入、研審聯動、全程指導,支持監管科學研究和原創藥械研發同步進行。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