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 + 得 (寫的真好)

作者:逍遙子

《了凡四訓》中講:“實無所舍,亦無所得。”
人活於世,成敗對錯,都取決於我們的取捨。
若是無法捨棄人生的短暫,就要親身體驗紛繁的世事;不親臨人間一遊,也無法真正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歡愉、憤怒和悲傷。
"舍"並不意味着全部失去,終究有一天,它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報於你。

什麼是舍?
《道德經》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天道的原則是造福萬物而不加害於此,聖人的準則是助人成功而不爭奪。
很多時候,當你攥緊拳頭時,手中空無一物;而當你鬆開手指時,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在這世上,得到與失去是相互平衡的,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時候只有捨去才能得到。
倘若,越是執着,便越是無法獲得。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獨自前往沙漠探尋寶藏。
然而,他費盡心思地搜索,卻在水用盡的時候仍未找到寶藏。
就在他認爲自己將在沙漠中渴死時,一位道長出現了,爲他提供了足夠的水源。
帶着水源,他開始原路返回,意外地遇到了他一直夢寐以求的寶藏,令他欣喜若狂。
於是,他貪婪地將寶藏中的金銀珠寶塞滿了自己的口袋。
隨着負重的增加,他的體力逐漸衰竭,只能緩慢地前行。
此時,若不捨棄一部分金銀珠寶,以當前的速度,他的水量將無法支撐他走出沙漠。
然而,他捨不得放棄,心想自己費盡心力才找到這些寶藏,捨棄它們豈不是白白浪費。
最終,他扛着這些金銀珠寶,耗盡了全部的水,在沙漠中渴死了。
人生是一個不斷獲得和失去的旅程。
不要太過於關注得失,對於那些需要捨棄的事物要果斷地放手。
若想抓住一切,往往一無所獲。
金錢雖難割捨,但在健康面前微不足道;名利雖難捨棄,但在幸福面前猶如泡沫。
有時,我們貪求太多,反而失去了快樂,變得越來越不幸。
只有捨棄一些慾望,才能獲得幸運;捨棄一些虛榮,才能獲得健康;捨棄一些執念,才能獲得心靈的寬慰。
金錢和名利都如過眼雲煙,只有捨棄無謂的追逐和執着, 學會捨棄,才能讓人生變得明亮起來,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什麼是得?
《道德經》有言:“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付出越多,獲得的愉悅越多;幫助他人越多,積攢的福報也越多。
想要得到某些東西,就要先付出。
要知道,你所謂的失去,實際上只是以另一種形式擁有。
曾經有兩個人克服了重重困難,找到了傳說中的財富之山。
然而,當他們抵達時,卻發現那裏是空無一人。
就在他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時候,一道聲音從空中傳來:“告訴我,你們下一世想成爲什麼樣的人,我將幫助你們實現心願。”
一個人激動得喊道:“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忙碌,下一世,我希望無需勞作,每天都能得到很多的金錢和食物。”
另一個人沉思片刻後說道:“我今天能有所成就,多虧了一位善人的幫助。下一世,我希望擁有足夠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不久之後,那道聲音回應道:“你們的願望將會實現。”
那個只追求享受、不願喫苦的人,下一世成了一個乞丐。
如他的心願,每天都有人給他施捨食物和金錢。
而那個一心向善、渴望給予的人,下一世卻成了一個富翁。
他擁有巨大的財富,樂善好施,專門幫助他人。
常言道:“欲將取之,必先予之。”
付出與得到是成正比的,捨得與收穫是相輔相成的。
要想收穫豐盛的果實,必須勤奮地耕耘;要想得到他人的幫助,需先學會付出;。
行善不問前程,福報總有一天,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臨。
當我們大方捨去,必將有豐厚的回報,上天不會虧待那些慷慨付出的人。
▽
古語云:“凡是大善之人都能捨,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
得與失,乃生命之常態,懂得取捨,是對人生的深刻領悟。
世間萬物並非永久,不可貪戀執着,要懂得: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適時放下,減少羈絆,纔是真正自在於世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