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奇書《菜根譚》精選20句,言簡意賅,句句養心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編寫的一本書,它是以處世思想爲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
每一段話的字數不長,其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爲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是人生處世哲學的經典之作。
《菜根譚》文辭對仗工整,優美簡練,寓意深邃豐富,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嚼得菜根,百事可爲”,作者的意思是說,如果連菜根都能嚼,還有什麼事情辦不成呢?
所以《菜根譚》也是一本心靈指導書籍。
1
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疾風怒雨,禽鳥慼慼;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解釋】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裏,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
2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解釋】一個人不可過分貪戀權位,應抱有“見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態度;不過有時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千萬不可罷休,要再繼續奮鬥。
3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解釋】在狹窄的路上行走時,要留一點餘地給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時,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喫;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安全的方法。
4
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爲學無甚增益功夫,滅除得物累便超聖境。
【解釋】作人並不是要懂得什麼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擺脫世俗的利慾就可躋身名流;求學問並不需要特殊的祕訣,只要能排除干擾寧靜心情的雜念就可超凡入聖。
5
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心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解釋】任何家庭都應該有一種真誠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種不變的原則。一個人如果能保持純真的心性,言談舉止自然溫和愉快,就能與父母兄弟相處得很融洽,比用靜坐調護身心還要好上千萬倍。

6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解釋】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接受,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7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解釋】人生在世不必勉強去爭取功勞,其實只要沒有過錯就算功勞;救助人不必希望對方感恩圖報,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圖報了。
8
原諒失敗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解釋】對於一個事業失敗而感到心灰意懶的人,要使他恢復當初奮發上進的精神;我們對於一個事業成功而感到萬事如意的人,要觀察他是否能永遠維持下去。
9
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其行矣!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解釋】一個富貴家庭待人接物應寬大仁厚,而很多人卻刻薄無理,這種人雖身爲富貴之家,可他的行徑卻與貧賤之家相同,這如何保持富貴的身分呢?
一個才智出衆的人,本應謙虛有禮不露鋒芒,可許多人反而誇耀自己的本領如何高強,這種人雖表面聰明,其實他們的言行與無知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那樣,他的事業到頭來又如何不敗呢?
10
知退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解釋】人情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因此,當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時,必須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當你事業一帆風順時,一定要有把好處讓三分給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11
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羣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解釋】要想制服邪惡必須先制服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己內心之惡制服之後,一切其他邪惡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動的情緒,這樣所有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會侵入。
12
真僞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詠,金屋茅舍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解釋】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連以慈悲爲懷的維摩詰和屠夫劊子手的本性也都相同;世間到處都有一種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連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與簡陋的茅草屋也沒什麼差別,可惜人心經常爲情慾所封閉,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錯過,結果造成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局面。
13
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
吉人無論作用安詳,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兇人無論行事狼戾,即聲音唉語渾是殺機。
【解釋】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不論言行舉止都極鎮定安詳,甚至就連睡夢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團和氣;反之一個性情兇暴的人,不論做什麼事都手段殘忍狠毒,甚至就連在談笑之間也充滿了恐怖的殺氣。
14
多心招禍,少事爲福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爲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爲禍。
【解釋】一個人的幸福莫過於無事牽掛的了,一個人的災禍沒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沒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經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災禍。
15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衆之人當寬嚴互存。
【解釋】當太平時,待人接物應嚴正剛直;當紛亂時,待人接物應圓滑老練;當衰亡時,待人接物就應剛直與圓滑並用。對待善良的君子要寬厚,對待邪惡的小人要嚴厲,對待一般平民大衆應寬嚴互用。

16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解釋】自己雖幫助過人,也不要常常掛在嘴上、記在心頭,但若作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反之如果別人曾經對自己有過恩惠卻不可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則不可不立刻忘掉。
17
推己及人,方便法門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解釋】每個人的際遇有所不同,有的可成就一番事業,有的則一事無成,在各種不同的境遇中,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別待遇呢?
每個人的情緒各有不同,有的穩定,有的浮躁,又如何要求別人事事都與你合作呢?假如自己能心平氣和地來觀察,也就是設身處地地反躬自問一下,這也是人生中最好修養門徑。
18
惡人讀書,適以濟惡
心地乾淨方可讀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籍寇兵而齎盜糧矣。
【解釋】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可讀聖賢書、學古人的道德文章,否則看到一件古人所做的好事,就私下作爲自己的見解,聽到古人所說的一句好話,就私下拿來掩飾自己的缺點,這就等於送武器給敵人,送糧食給強盜。
19
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解釋】在困苦時能堅持原則把握方向,當問題解決時自然能得到出發自內心的喜悅,只有這種喜悅纔是人生真正的樂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時有過分狂妄的言行,往往會因此而跟他人結下冤仇,種下日後發生禍患的悲劇根苗。
20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爲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爲拙。
【解釋】一個真正廉潔的人不與人爭名,反而建立不起廉潔之名。那些到處樹立名望的人,正是爲了貪圖虛名才這樣做。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華,所以看上去反而很笨拙,那些賣弄自己聰明智慧的人,正是爲了掩飾自己的愚蠢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