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紐扣:美在方寸之間
中國單講衣飾上與釦子相關的
包括了帶扣,巾扣以及紐扣三大類
這裏只講幾種主要的紐扣
盤扣

盤扣,也稱爲盤紐
盤扣由古代中國漢族而發明的
但在漢服中並未廣泛使用

我國清代用盤扣來束縛寬鬆的衣服
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
稱爲盤花

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
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
更成爲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


衣服上的盤扣生動地表現着
中國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衣襟上的盤扣

到了現代
盤扣的功能更加多樣化
出現在各個產品上,增加中國韻味

還有不少手工達人
會自己DIY盤扣哦!
幣式扣

幣式扣是從明代開始興起的另一種釦子

它被廣泛使用在罩甲,比甲
(罩甲與比甲均指無袖的背心)
或豎領上


不過他最初的形態可能更接近另一種形式的子母扣
即一個套環加一個圓扣
粒式扣

粒式扣出現的時間應該比許多釦子都要早得多
早在唐代
在圓領袍上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側襟上粒式扣的痕跡

這種釦子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可以固定在鞭式扣的頂部,同時也可以裝飾衣服
材質有金,銀,銅,玻璃,米珍珠,寶石等等

在馬褂長袍上十分常見
一直使用到民國

民國時代女性在衫襖及旗袍上
也會用到粒式扣
子母扣

子母扣也稱爲公母扣,掀扣,啪鈕等等
每個地區叫法都有所不同


子母扣是指公母兩件扣合
一部分稱爲子扣,中間突出一個圓點
一部分稱爲母扣,中間有一個孔位凹點


子母扣形成的緣由有點莫衷一是
它本是在明代突然大量湧現的一種釦子

在材質上先是尚金銀
奢華者還鑲嵌寶石珠玉


到了明代後期
人們開始崇尚更加素雅的審美
因此玉扣開始流行

子母扣不僅使用在外衣上
也用在女性的內衣裏

對古人而言,在天熱的時候
女性從單薄的衣服中隱約露出燦燦生輝的一排金紐子
是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

中國的紐扣文化博大精深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現代服飾中也常出現傳統紐扣
何嘗不是一種對中國傳統紐扣文化的致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