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達到第一個氣候臨界點,已經沒救了?

來源: 更新:

這一說法過於悲觀,但現實的確不容樂觀。

《2025年全球臨界點報告》近日警告,地球正逼近首個危險的氣候臨界點——全球珊瑚礁系統面臨“大規模死亡”且難以恢復的威脅,多個關鍵氣候系統的穩定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氣候“臨界點”這一概念,最早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它指的是地球氣候系統中一些尤爲關鍵的“門檻”,這個門檻本身是一個從低到高的閾值範圍。

當氣候變化達到這個範圍的低端時,整個氣候系統或其組成部分(如生物圈、冰雪圈)發生大規模、突然且難以逆轉的改變的風險就會顯著增加。而一旦達到這個範圍的高端,氣候系統就可能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失控地滑向不可逆轉的境地,直到最終穩定在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新狀態。即便日後全球溫度有所下降,被觸發的臨界點也常常使系統無法回到原來的樣子。

目前,科學界已識別出 16 個重要的氣候臨界點,例如格陵蘭冰蓋崩塌、亞馬孫雨林退化、永久凍土解凍、珊瑚礁大規模白化等。這些臨界點被觸發的可能性,與全球氣溫上升的幅度緊密相關。

16 個重要的氣候臨界點,其中有 6 個已在可能被觸發的危險地帶(< 2℃ )

其中,熱帶珊瑚礁的熱臨界點中心估計爲 1.2℃,範圍在 1℃ 至 1.5℃ 之間。而當前全球氣溫已上升約 1.4℃,這意味着地球實際升溫已超過該臨界點的中心估計值。即便在最樂觀的全球變暖情景下,熱帶珊瑚礁也幾乎註定會越過臨界點,面臨大範圍退化和不可逆的損失。

更可怕的是,氣候系統中的各個部分就像一排立着的多米諾骨牌,一個“臨界點”被觸發,就相當於推倒了第一塊牌。這塊牌倒下時,還會撞倒第二塊、第三塊,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具體來說,如果全球變暖持續加劇,觸及熱帶珊瑚礁氣候臨界點的閾值上限,這種氣候系統的劇變會通過大氣和海洋環流傳遞,還可能加劇全球變暖,進一步升高其他臨界點被觸發的風險。

最令科學家們最擔憂的是,這種連鎖反應可能會危及一個至關重要的“地球空調”——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這個巨大的海洋環流負責調節全球熱量,一旦它被推倒(崩潰),全球氣候將陷入極度混亂。


策劃製作

審覈丨魏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丨張林林

審校丨徐來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