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蘭十幾年纔敢說:夏天給蘭花施肥,這些坑真別踩!

來源: 更新:

“夏天給蘭花施肥?那不是找死嗎?高溫一烤,肥料燒根,蘭苗準爛!”刷蘭花養護羣時,類似的吐槽總能看到。

可咱身邊偏有位養了12年蘭花的“老把式”,偏在三伏天給蘭花“喂肥”,蘭苗不僅沒爛根,反而綠得發亮,秋天孕蕾時花苞擠成串——這到底是咋回事?

夏天施肥,蘭友怕的到底是啥?

要解開這個矛盾,得先聊聊“蘭圈共識”:爲啥大家一提夏天施肥就發怵?

最直接的顧慮是“高溫燒根”。

夏天溫度高,盆土水分蒸發快,肥料溶解後濃度容易飆升,稍不注意就會灼傷蘭根;其次是“肥害疊加病害”,高溫高溼環境本就容易滋生病菌,肥料殘留在盆裏,相當於給細菌“加了餐”,爛根腐苗的風險直線上升;還有人覺得“夏天蘭花休眠,施肥沒必要”——畢竟野外蘭花沒人管,不也活得好好的?

可養了12年蘭花的老師傅卻用實踐打破了這些“共識”。

他說,野外蘭花根系能扎進半米深的腐殖土,雨季時雨水會把腐葉裏的養分“衝”到根邊,相當於天然施肥;但家養蘭花被限制在花盆裏,植料用久了養分早被吸收得差不多,夏天新苗猛長、孕蕾需要能量,不補肥纔是真“委屈”了蘭苗。

夏天施肥不爛根?3個“保命技巧”是關鍵!

那老師傅是咋做到的?

總結他的經驗,核心就三個字:“巧、穩、準”。

第一巧:肥料選對,避開“雷區”
夏天堅決不用有機肥!

老師傅說,他以前試過用茶枯泡水澆蘭,結果高溫一曬,盆裏一股子酸餿味,蘭根反而發黑——有機肥在高溫下分解快,容易產生氨氣燒根,還會招蟲子。

現在他夏天只認化學肥:磷酸二氫鉀和三元複合肥。

磷酸二氫鉀是“開花神器”,但他從不直接澆根,而是兌水1000倍噴葉子。

“夏天葉面吸收快,噴在葉背效果更好,還不用擔心燒根。”他特別提醒,噴肥要選傍晚,等葉子上的水乾了再關窗,不然夜裏溼度大容易長黑斑。

三元複合肥則用來“補全面營養”。

他不用水溶的,而是把顆粒埋在盆邊,再蓋層植料。

“固態肥釋放慢,夏天新苗需要氮磷鉀均衡,埋施既安全又能持續供肥。”

第二穩:看天看苗,別“一刀切”
“35℃以上別施肥!”這是老師傅的鐵律。

他觀察過,溫度超過35℃,蘭根吸收能力下降,這時候施肥等於“硬塞”,養分吸收不了就會積在盆裏。

所以入伏後他每天看天氣預報,連續高溫天就暫停,等傍晚降溫到30℃以下再補肥。

苗情也得區分對待。

壯苗就像“飯量大的小夥子”,可以多施點;弱苗像“剛病癒的人”,得用2000倍的淡肥,先“吊”着勁兒,等新根長出來再慢慢加量。

他去年有盆弱苗,夏天用淡肥噴了3次葉,秋天竟冒出3個新芽,“比不施肥的強多了”。

第三準:避開“假休眠”,抓住生長黃金期
很多人以爲夏天蘭花休眠,其實是“假休眠”——溫度沒高到35℃時,蘭苗還在偷偷長新根、冒新芽。

老師傅的蘭棚裏,7月的建蘭新苗能長5釐米,墨蘭的花芽也開始冒尖兒,“這時候最缺肥,不補就錯過一年的長勢”。

但6月例外。

參考資料裏提到,6月高溫最猛時蘭花會進入半休眠,這時候他就少施甚至不施,只偶爾用清水噴葉降溫。

“養蘭得順着它的節奏,該補的時候不摳門,該停的時候不硬來。”

蘭友們吵翻了:這方法到底適不適合我?

老師傅的經驗傳開後,蘭友羣裏吵成了兩派。

支持的人說:“我去年夏天沒施肥,蘭苗瘦得像乾草,今年試了噴磷酸二氫鉀,葉子明顯厚實了!”反對的人則擔心:“我家陽臺夏天能到40℃,按這方法會不會出事?”

其實,關鍵還是“看環境、看品種”。

比如蕙蘭長得快、耐曬,夏天可以多施;墨蘭喜陰,溫度一高就蔫,得少施;建蘭是“勤花小能手”,夏天孕蕾多,施肥得更勤快。

有位蘭友按老師傅的方法給建蘭埋了三元複合肥,秋天竟開了4茬花,“鄰居來家裏看了直誇‘你這蘭成精了’”。

養蘭12年,我想對新手說……

聊到最後,老師傅嘆了口氣:“現在很多人養蘭太‘怕’了——怕澆水爛根,怕施肥燒苗,結果把蘭苗養得‘嬌滴滴’。其實蘭花沒那麼金貴,關鍵是要摸清它的‘脾氣’。”
他說,自己也是交了不少“學費”才明白:夏天施肥不是“能不能”,而是“會不會”。

選對肥、看對天、分對苗,蘭苗不僅能扛過三伏,還能攢足勁兒在秋天“爆發”。

說到底,養蘭就像養孩子——不能一味“保護”,該補營養時得給,該“鍛鍊”時也得放手。

夏天給蘭花施肥這事,與其跟着“經驗”人云亦云,不如自己試上一年:用對方法的,蘭苗會用油亮的葉子、飽滿的花苞,給你最實在的“點贊”。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