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打開了才發現:這5種小家電真的被低估了,根本閒置不了!
我承認,我以前是小家電黑子:
覺得空氣炸鍋雞肋、電餅鐺太麻煩、養生壺?沒必要吧。
現在呢?
它們全都在我家輪流上崗,而且是真香系列……
總結一下我家5個沒閒着的小電器,說不定你也正在用。
1、養生壺
我們辦公室最近突然掀起了“用養生壺煮東西”風潮,起因是我同事小陶帶了一個過來,天天煮花式茶喝。我當時還說:這也太認真了吧?後來才發現,是我太保守了,養生壺可不止能煮花茶。

早上買的包子涼了,就放上面熱乎一下再喫。

中午來不及叫外賣的時候,就把公司冰箱裏的冷凍包子、糉子放蒸屜裏上去蒸,根本不用搶微波爐。


還可以煮點小白菜、雞蛋,米粉,撈出來加點醬油和辣椒油,這不就是一頓熱乎的清淡減脂餐麼。

減脂餐看起來比想象中要香!

於是我也心動了,選了一天,最終入手了這個養生壺。

這款壺身是整塊玻璃做的,不像一些傳統款,是玻璃和金屬拼接的,中間還得用膠水粘合,在高溫下用久了,難免會擔心膠水是否會影響食材安全。它這種一體成型的玻璃壺就沒有這個顧慮,用起來更放心。

再加上大開口特別方便清洗,不像有些細壺口還得掏半天。還有蒸籠可以搭,邊煮邊蒸也不費事。
早上煮紅棗粥的同時,上面還能蒸兩個小籠包,十幾分鍾,一頓熱乎乎的早餐就搞定了,完美解決早上喫飯難的問題。
2、電餅鐺
我一開始買電餅鐺,就是爲了烙夾饃用的餅。上下加熱,一蓋一掀,餅鼓得蓬鬆柔軟,夾上孜然肉和生菜,熱乎又香,一口下去特別滿足。


雞蛋餅也經常做,麪糊一鋪,蛋液一倒、幾分鐘就能出鍋,不粘不糊。特別是早上趕着出門。

後來發現它的用法遠不止“攤個餅”這麼簡單。週末我會用它烙煎餅果子。


媽媽愛喫的韭菜餅也能輕鬆搞定。


有時候下班回來實在不想炒菜,就把冰箱裏的存貨拿出來做一頓燒烤,不要太治癒了。

週末還試過拿它烤蔬菜雜燴,切好直接放進去煎,很方便!

拌上小蔥碎,坐在陽臺邊喫邊看書,那感覺比外賣香多了。

上週心血來潮試了一下腸粉,結果竟然成功了,味道不輸外面買的。


晚上用喫剩的饅頭做一個追劇零食,真心推薦!


偶爾還可以拿它炒個簡單的菜。

之前的越用越頻繁,已經用壞了一個,於是換了這款新的電餅鐺:上下雙盤可拆洗,水一衝、一擦基本就乾淨;

下盤帶個把手,給餅翻面都很順手。還能注水加溼,有時候我會往邊上加點水,餅就不會烙得太乾。
最初只是想着“偶爾攤個餅”,結果現在幾乎每週都能用上兩三次,實用程度完全超出預期。
3、空氣炸鍋
空氣炸鍋剛火的時候我是真的沒動心,總覺得它就是個“烤箱低配版”——買回家也是喫幾頓就閒置。

直到有次去朋友家,她用空氣炸鍋做了一盤風情土豆:小土豆切片、撒料推進鍋,三十分鐘後香噴噴,外酥裏糯、邊角脆得嘎嘣響,我們邊聊邊喫,筷子根本停不下來。

當天回去就下單了。

我買的是5L的大容量款,整隻雞都能放進去烤。前面有個大窗口,有時候就會忍不住去瞄幾眼,醬汁開始冒泡、邊角慢慢變色,看着它一點點變熟。整個烤的過程基本不用翻動,顏色上得均勻,皮也焦得剛剛好。

朋友來家裏喫飯的時候,烤個雞腿、蛋撻,既快又有“我認真準備”的感覺。

晚上追劇餓了,就洗點蘑菇,加點孜然一烤,十幾分鍾就出鍋,比點外賣都快。

還跟着網紅博主做了一次烤菠蘿,真的好喫!


炸籃和托盤都能拆,喫完水衝一衝就乾淨了,幾乎不用怎麼刷。

一開始我真以爲這玩意兒可有可無,現在它在我家熱度僅次於電飯鍋——總有理由用上它,而且每天想着還能拿它做點啥,開發菜譜的過程居然也挺上頭的。
4、小冰箱
我以前一直覺得小冰箱是宿舍專屬,用了才發現,它其實特別適合做主冰箱的“分區搭子”。

比如我在客廳放了一個雙門小冰箱,專門拿來裝飲料、冰淇淋和零食,朋友來做客可以隨手拿,自己追劇的時候也不用跑廚房,妥妥的快樂肥宅角。

放臥室的話可以專門存放化妝品和麪膜,夏天敷冷麪膜真的有被爽到,有時候冰敷用的小工具也一併放進去,方便又幹淨,需要冷藏保存的藥品也可以放進去。

放陽臺的話夏天可以坐在藤椅上和老公邊吹風邊喝冰鎮啤酒,不要太會享受!
對我來說,小冰箱並不是拿來“湊合”的,而是讓我家多了個“能靈活切換模式”的收納小寶箱,幹活不多,但存在感很高。

關於冰箱的選購:如果冷藏+冷凍都想要,可以選那種雙開門的,兩門分區,分類收納很順手,不管是租房、辦公區、都挺好放。如果就是想搞一個純冷凍倉來存食材,小冷櫃也很香。

同事家裏是內蒙的,一到節假日就喜歡囤凍肉,她直接搞了臺小冷櫃,純冷凍,用來囤羊腿這些主冰箱放不下的東西,每次拆封、分裝、再歸類,效率特別高。
5、電燉鍋
我家以前,湯從來不是正餐主角。基本就是番茄雞蛋、紫菜蛋花那類快手湯。所以我一開始對“電燉鍋”完全提不起興趣,直到自己入手後,才發現這東西實在太香了。

剛開始只是想簡單燉個排骨湯,就試試快燉功能,結果一個半小時就能喝上熱湯,味道還挺濃。

但如果有空,我更愛用它文火慢燉,像雞湯、慢慢燉透之後的香氣完全不一樣。

黃豆燉豬蹄也很絕,一慢燉就特別出味兒,料都煮透了,那種一筷子能戳爛的軟糯,每次都想多喫一塊。

做牛腱子,肉焯水後和調料一起直接扔進去燉,三個小時不用管,出鍋切片,軟糯入味,配米飯或者夾饃都好喫。

還有早上那一碗自動預約的粥,晚上提前把米洗好放進去,早上起來熱騰騰地端着喝,真的太治癒。

甚至煲仔飯我也做過,把米、臘腸和想喫的料一鍋放進去,出鍋前淋點醬汁一拌,香得很。


我用的是小熊那款陶瓷內膽的,好洗,火力也比傳統燉盅強一點,燉起來更快。每次做剛好一大盤菜。


你呢,家裏有哪個“被低估”的寶藏電器?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