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變美國噩夢?第一批逃離美國的"科學難民"已抵達法國!

"美國夢"已變成"美國噩夢"了?
剛剛過去的6月底,8名美國研究人員抵達法國馬賽,他們是艾克斯-馬賽大學引進的第一批逃離美國的“科學難民”,他們的"科學安全區"項目上線還不到一個月,就收到了近300份申請。這些申請來自哪裏?斯坦福、耶魯、NASA、約翰斯·霍普金斯,都是美國最頂尖的機構和學府。
所以你沒看錯,美國科學家正在逃離美國。不是去度假,不是去交流,而是真的在逃命。這就是2025年的魔幻現實:美國科學家要去法國尋求"科學庇護"。
艾克斯-馬賽大學校長埃裏克·伯頓說得更絕,他說歷史可悲地反轉了,二戰歐洲科學家逃離納粹、奔向美國,今天輪到美國科學家逃離他們的祖國,來法國尋找自由了。
這當然不僅僅是幾個科學家換工作。這更可能是一個信號,一記響亮的耳光。美國,這個曾經靠吸納愛因斯坦那樣的歐洲人才而崛起的超級大國 ,現在正親手策劃一場揮刀自宮的人才流失。
所以,這幫頂着博士頭銜、本該在實驗室裏改變世界的聰明人,爲什麼要拖家帶口地跑路?
這一切的根源,就是特朗普的“科學毀滅三部曲”。
那麼特朗普的"科學屠刀"究竟有多狠?
第一刀,斷糧!
就是要讓你們沒錢搞研究!
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預算?直接砍掉一半還多,57%!
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經費?也別想好過,大刀一揮砍掉40%!
NASA的科學理事會?對半砍,52%!
國家環境保護局(EPA): 削減超過54%。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削減44%。
這些數字不僅僅是抽象的百分比。經濟分析顯示,聯邦研究經費削減25%,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將堪比2008年的大衰退;削減50%的後果則比大蕭條以來的任何一次經濟下滑都更爲嚴重。
這不叫削減預算,這叫定點清除;這不是在省錢,這是在給美國釜底抽薪;這不是在調整政策,這是在對整個科學界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戰爭。
第二刀,封嘴!
錢沒了,你還想說話?想得美。一場“數字焚書”運動正在美國上演,超過8000個政府網頁和3000個數據集已被刪除或修改。
氣候變化、清潔能源這些詞,直接打入冷宮,列爲禁詞!
科學家想和公衆交流?不行!想開個學術會議?禁止!
疾控中心(CDC)發了幾十年的疫情週報,說停就停。
更絕的是環保局局長李·澤爾丁的原話:我們要把匕首直插氣候變化宗教的心臟。兄弟,你這話說得,好像科學家都是邪教徒一樣。什麼時候研究氣候變化成了搞宗教活動?
這套操作,熟不熟悉?就是告訴你:閉嘴,我們說的纔是科學。他們甚至搞出個“金標準科學”的行政令,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讓政治家來定義什麼是科學。是不是有點滑天下之大稽?
第三刀,滾蛋!
不聽話?那就滾蛋。成百上千的聯邦科學家被解僱,從環保局到氣候部門,無一倖免。
大學裏的研究項目,只要被貼上“覺醒”的標籤,比如研究少數族裔健康問題的,經費立馬取消。
哈佛大學,就因爲不聽話,26億美元的研究經費說沒就沒,甚至威脅要切斷所有聯邦資金,這在學術界叫“死刑”。
所以你現在明白了嗎?這不是意外,這是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系統性拆解。
科學家們能不跑嗎?
一位細胞生物學家直接說:我害怕的是法西斯主義。
一位神經病毒學家被逼得想去德國,因爲同事建議她把“病毒學”從求職信裏刪掉,這詞現在太敏感。
美國科學家要跑路,跑到哪兒去?
歐盟看到這個情況,簡直樂瘋了。他們立馬拿出5億歐元,啓動了"選擇歐洲"計劃。法國總統馬克龍直接喊話:如果你熱愛自由,就來這裏做研究吧!所以纔有了這次首批美國“科學難民”抵達馬賽。
中國也在撿漏,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住房、安家費,吸引那些在美國待不下去的頂尖大腦。
美國一邊喊着要對華強硬,一邊把自己的頂尖科學家往中國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科學家楊丹,已經回到了北京。能源部的資深科學家易守良,也跑到了四川大學。
這操作我真的看不懂。你說你要跟中國搞科技競爭,結果把自己的科學家送給中國?這不是競爭,這是給咱送人頭啊。
最諷刺的是什麼?美國曾經就是靠接收歐洲的科學難民起家的。
1930年代,納粹迫害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們跑到美國。美國因此成了科學超級大國。現在呢?美國自己在製造科學難民,往歐洲送。
這就叫風水輪流轉。昨天你收留我的科學家,今天我截胡你的科學家。
《自然》雜誌最近做了個調查,結果是災難性的:75%的美國科學家正在考慮離開美國。
四分之三啊朋友們!這不是腦力流失,這是顱內大出血啊。
這些人不是普通打工人,是諾貝爾獎得主,是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美國用了幾十年培養出來的科學精英,現在要一波全送走了嗎?
特朗普天天喊"美國優先",結果呢?現在是科學人才優先跑路,科研經費優先削減,創新能力優先下降。
看着第一批美國科學難民抵達法國,我想起了一句話:盛世收人才,亂世送人才。
美國花了80年時間建成了世界最強的科學體系,現在可能只要4年就會全部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