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心安理得地“掙工資”

作者:邏輯
前幾天,和一位多年未見的朋友阿強喫飯,感慨良多。
想當年,阿強是我們這羣人裏最有想法、最能折騰的一個。畢業時,他拒絕了所有大公司的offer,一頭扎進初創公司,說要“跟着公司一起野蠻生長”。
可如今,他早已沒了當年的銳氣。
三年前,他跳槽到一家待遇優渥的國企,每天朝九晚五,工作清閒。他說:“年輕時折騰夠了,現在就想安安穩穩掙份工資,舒服。”
酒過三巡,他卻長嘆一口氣:“舒服是舒服,可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好像每天都在重複昨天,一眼就能望到退休。我好像,快被這份工資‘養廢’了。”
聽完他的話,我心頭一震。
這世上,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從來不是貧窮和苦難,而是讓他心安理得地陷入一份“穩定”的工資裏,溫水煮青蛙,直到徹底喪失遊向大海的能力。
我們必須分清一個概念:“掙工資”和“掙錢”是兩碼事。
前者是用固定的時間,換取固定的報酬,本質是“出售時間”;後者是想方設法地創造價值,鏈接資源,建立系統,本質是“創造財富”。
心安理得地“掙工資”,看似安穩,實則是一個精緻的陷阱。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從三個維度上,慢慢毀掉一個人。
01 磨滅鬥志,讓你失去成長的內驅力
你是否發現,一份穩定的工資,就像一個溫柔的牢籠。
它用按時到賬的薪水,撫平了你所有的野心和不安;用清晰的職責邊界,免除了你探索未知領域的必要。
久而久之,你的工作狀態就從“我要做得更好”,變成了“我只要對得起這份工資就行”。
多做一點,工資不會多;少做一點,只要不出錯,工資也不會少。於是,追求卓越的鬥志,被“差不多就行”的惰性取代;提升自我的渴望,被“一成不變”的安逸磨平。
作家李尚龍曾說:“穩定,是最大的不穩定。”
當你把工資當成奮鬥的終點,你就放棄了成長。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成長,本身就是最危險的倒退。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把公司當成歸宿,而是把平臺當成跳板。
他們領着這份工資,眼光卻始終向外看。他們利用工作機會,拼命學習技能,積累經驗,鏈接人脈,不斷爲自己的價值增重。
對他們而言,工資只是當下勞動的回報,而成長,纔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02 固化思維,讓你喪失抗風險的能力
茨威格在《斷頭皇后》裏寫道:“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一份安穩的工資,就是命運贈送的這份禮物,而它在暗中標好的價格,就是你抵禦風險的能力。
當你心安理得地掙一份工資時,你的收入來源是單一的,你的思維模式是固化的。你所有的安全感,都繫於一家公司、一個崗位之上。
你默認了公司會永遠存在,崗位會永遠安穩。
可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疫情、裁員、行業變革……任何一隻黑天鵝的出現,都可能讓你瞬間從雲端跌入谷底。
前段時間,一位35歲的互聯網大廠員工被裁,上了熱搜。他手握高薪,有房有車,是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可被裁之後,他瞬間陷入了巨大的財務和精神危機。
因爲十年來,他除了本職工作,沒有任何“Plan B”。他的世界裏,只有“掙工資”,沒有“掙錢”的概念。
永遠不要把安全感寄託在別人身上。
從滿足於“掙工資”的那一刻起,你就把自己活成了一棵單根的樹,看似茁壯,一陣風雨就可能將你連根拔起。
而那些擁有“掙錢”思維的人,會主動把自己活成一片根系發達的竹林。主業是最大的那棵竹子,但旁邊還有副業、投資、技能變現等無數根小竹子。東邊不亮西邊亮,他們永遠有抵禦風險的底氣。
03 窄化認知,讓你遺忘人生的可能性
聽過一個詞,叫“拿錘子的人,看什麼都像釘子”。
一個人如果長期只做一件事,他的認知就會被嚴重窄化。
當你心安理得地掙一份工資,你的人生,也就在無形中被劃定了一個圈。你的世界,可能就濃縮爲公司和家之間的兩點一線;你的朋友圈,可能就侷限於幾個同事和領導。
你的身份認同,從“我是誰”,變成了“我是某某公司的員工”。
你漸漸忘了,工作之外還有廣闊的天地,人生路上還有無數種可能。你不敢去嘗試新的領域,不敢去追求兒時的夢想,不敢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
因爲離開工資的“舒適區”,對你而言,意味着失控和恐懼。
看過一句話,深以爲然:“決定你上限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認知。”
當你把“掙工資”當成唯一的生活方式,你就親手關閉了通往其他世界的大門,也埋葬了自己身上潛藏的無數種可能。
04
很喜歡一句話:“真正厲害的人,都在用‘下班後’的時間,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這篇文章,並非是勸你立刻辭職。
而是希望你明白,永遠不要沉溺於一份安穩的工資所帶來的虛假安全感裏。
你可以努力工作,但請不要僅僅爲了“掙工資”而工作。要把你的工作,當成一個修煉場、一個加油站、一個資源庫。
請務必在你的主業之外,去培養一個能讓你“掙錢”的愛好,去建立一個能給你兜底的“備胎”,去打造一個能持續爲你創造價值的“系統”。
請記住:
你的薪水,只能決定你當下的生活水平;而你的“掙錢”能力,才決定你人生未來的高度和自由度。
點個【在看】,從今天起,戒掉“工資思維”,願你既能安穩地立足當下,也能無畏地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