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快評:“中山醫院急診科全部中招”謠言又起,誰在製造恐慌?

來源: 更新:


這兩天,不少社羣中又出現了一條老謠言,大致意思是“中山醫院急診科全部中招新冠,他們的家人們也不能倖免”;還有一段聲稱來自張文宏的講話要點,但內容自相矛盾,一邊說“所有的感冒藥可以治療新冠”,另一邊又說“新冠本無藥”。


有的網友說,這樣的消息屬於“一眼假”:沒有來源、沒有時間、內容自相矛盾、遣詞造句粗糙。更重要的是,近年來,國家疾控局、上海市疾控中心等權威部門隔三差五就會通過官方渠道介紹近期的傳染病特點及防治建議,而就近期的傳染病監測情況看,與謠言所稱的截然不同。

國家疾控局12月29日通過微信公衆號介紹了近期的流行病特徵

其實,根據上海闢謠平臺的統計,每到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這條謠言都會出現。每次澄清後,銷聲匿跡一段時間;過了幾個月,又死灰復燃。爲什麼有網民熱衷轉發這條老謠言呢?

剖析其中的原因,必須看到,面對形形色色的互聯網信息,網友們不能再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不論是本次傳播的謠言,還是其他與健康、安全相關的謠言,傳播者中,中老年人比較多。問他們原因,常常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爲了安全,所以轉發。殊不知,造謠者就是看準這種心理,將老謠言包裝後再傳播。此時此刻,“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主動放棄求證、主動向“似是而非”的消息投降,從而爲謠言的誕生和傳播提供了土壤。

更進一步,“關心他人”“關心親朋”不該成爲傳謠的理由。

在很多涉及健康、安全的謠言中,經常會出現與“道德綁架”相關的表述,如“轉給你最關心的人”“動動手指,把關愛轉出去”“好人有好報,轉發一生平安”等。看到這些帶有“道德綁架”語句的消息,有些善良的網友“頭腦一熱”“手指一劃”,就把謠言轉了出去。事實上,編造謠言的人就是利用這些詞句,讓觀看者忽略內容的真實性,而選擇不分青紅皁白地傳播謠言。

其實,在摸清造謠者編寫謠言的規律後,遇到含有“道德綁架”類語句的消息,更要冷靜下來看一看,求證一下,再決定是否轉發。否則,將錯誤的消息發給親朋好友,不僅不能體現關心,反而會誤導他人乃至製造恐慌。

當然,老謠新傳,與部分傳播者缺乏科學素養、缺乏理性思維有關。面對浩瀚繁複的互聯網信息,他們不能辨別信息真僞,一有風吹草動就盲目相信並傳播謠言。可即便是出於好心傳播這些消息,最終的結果仍舊是擴大了謠言的負面作用。

更何況,有些將老謠言“撿”起來傳播的人,本身就有不可告人的祕密。他們中,有的是爲了博眼球,靠流量獲益;有的是爲了吹噓自己能耐大、有“內部消息”;有的意在推銷、帶貨;還不排除一些人出於政治目的或其他不良動機,故意製造和傳播謠言,以擾亂社會秩序。不論哪種,造謠傳謠行爲都有違道德,更涉嫌違法,必須受到嚴厲打擊。

要治理“老謠新傳”,有必要多管其下。一方面,提升上網素養很重要,而且在很多時候,需要有點互幫互助精神。很多老謠言之所以會在中老年人羣體中傳播,在於沒有人提醒他們“原有的信息獲取方式可能出現了問題”。

一些中老年人尤其關心健康養生話題,但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社羣裏那些沒頭沒腦的“轉發筆記”,或者短視頻平臺上身份模糊的博主介紹。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有人把權威機構的信息發佈渠道推薦給他們,讓他們獲得“有營養”的信息。

另一方面,要加強信息監管,加大對造謠、傳謠行爲的打擊力度,並且通過技術手段,讓謠言無處遁形、無處可傳。

比如,此次傳播的謠言形式是一個“轉發筆記”,頁面底端設有“舉報”按鍵。但筆者嘗試發現,“舉報”流程並不簡單,哪怕對於“一眼假”的謠言,舉報人還得提供不少證明材料,這種設置顯然把那些有志於闢謠的人擋在了闢謠的大門外。

換種思路,如果通過技術手段,對“一眼假”的謠言“一鍵闢謠”“全網封殺”,乃至後續都不能靠剪貼複製再次傳播,是不是能減少“老謠新傳”呢?

總之,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謠言無處遁形,營造清朗、健康的網絡環境。



微信編輯:糖炒栗子



還原事實,洞悉真相。

歡迎關注,留言舉報!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