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在網上買“這6種家電”,背後水太深,一不小心全是坑

來源: 更新: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以前總覺得網購家電“手指點一點就能送上門”,省事兒還能比價,結果踩坑踩得連“網購”倆字都怕了?去年想給新家添臺冰箱,網上看某大牌的“國補款”才3999,等雙十一湊單的時候,用老公賬號一查居然變3399——以爲撿了大便宜,結果送到家一摸機身,薄得像鐵皮,門把手上的塑料感重得能蹭掉渣,跟實體店摸過的同品牌機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兒!退的時候客服說“外觀無破損不支持7天無理由”,折騰了整整一週,最後還是自己拉去快遞點,花了150塊運費才處理掉。

再說空調,我同事的經歷更糟:網上買的變頻空調比實體店便宜500塊,安裝師傅是平臺隨便派的“臨時工”,抽真空只抽了5分鐘(後來才知道正規流程得15分鐘以上),結果夏天開18度還像吹風扇,吹出來的風帶着股怪味兒。找售後投訴,人家說“安裝問題不屬於整機保修”,來回扯皮一個月,最後自己花300塊重新加氟——你說這便宜貪的,是不是給自己找罪受?

還有電視,我媽去年被網上“4K HDR超高清”的宣傳衝昏頭,花2500買了臺,結果到家一看,看《新聞聯播》的時候主播的臉都是灰濛濛的,像蒙了層薄紗。找客服理論,人家理直氣壯:“我們寫的是‘支持HDR解碼’,又沒說‘具備HDR顯示能力’”——合着文字遊戲玩得比誰都溜!

後來去實體店對比,同樣價格的機子,實體店的畫面亮得能照出沙發的影子,連主播領口的紐扣紋路都清晰,這差距不是明擺着嗎?

智能馬桶的坑更讓人崩潰!

我鄰居網上買的“抗菌釉面”款,說“一衝即淨”,結果用了三個月,馬桶壁上全是黃漬,刷的時候得用鋼絲球蹭,差點把釉面刮花。

後來拆開看,釉面薄得跟紙似的,用指甲一刮就掉皮。

反觀我姐在實體店買的,摸起來滑溜溜的像嬰兒皮膚,用了兩年都沒掛過污,連潔廁靈都省了——你說省那幾百塊,天天蹲在馬桶前刷污漬,值嗎?

油煙機我自己踩過最疼的雷!

網上買的“不鏽鋼”款,看着挺亮堂,結果用了半年,表面開始掉漆,露出來的居然是鐵皮!

炒菜的時候噪音大得跟飛機起飛似的,我跟我老公在廚房說話,得喊着才能聽見。

後來去實體店試同品牌的線下款,機身沉甸甸的,拉絲不鏽鋼摸起來有質感,開最大風量也只有輕微的風聲,吸力大到能把鍋蓋吸起來——你說這線上線下的差距,是不是比鴻溝還大?

最後說洗碗機,我閨蜜網上買的“13套大容量”,說是能放鍋,結果收到貨一看,碗籃是薄鐵皮做的,一壓就變形,噴淋臂只有兩個(實體店同款是四個),烘乾的時候居然要開2小時,碗拿出來還潮乎乎的。

後來去實體店選,同樣價格的機子,碗籃是加粗不鏽鋼,能放得下湯鍋,噴淋臂轉起來力道大,烘乾1小時就能全乾——你說這偷偷減配的操作,是不是把消費者當冤種?

其實不是說網上的家電全不能買,而是像這些天天用、關乎生活品質的大件,是不是得摸得着、試得了才放心?

畢竟家電不是快消品,買錯了可不是扔了就行,得用個十年八年的。

你說要是買個空調製冷慢,買個電視畫質糊,買個馬桶天天刷,這日子過得能舒坦嗎?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現在買家電只敢去實體店?

不是矯情,是踩過坑才知道:能親手摸材質、試功能、問清楚售後的感覺,比網上看一百張濾鏡圖都靠譜。

你們有沒有網購家電踩過的坑?

評論區聊聊,讓大家也避避雷!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