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人有1代人的破爛!難怪年輕人都愛攢冰美式杯子,用途竟這麼廣

來源: 更新:

還記得老一輩總愛收集塑料袋和舊鐵盒嗎?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垃圾啊!

而如今這屆年輕人的“傳家寶”,卻變成了冰美式透明杯。

這看似不起眼的塑料杯,正在成爲Z世代生活美學的萬能載體,怪不得年輕人都攢這冰美式杯子,用途太廣了。

做成獨一無二的“痛杯”

▲做個“痛杯”

現在的年輕人真讓人搞不懂,什麼“痛包”“痛車”的。

作爲老阿姨現在才搞明白,原來痛文化,指在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展示出來給別人。

“痛包”就是把自己收藏的“穀子”[徽章、貼畫、掛件]DIY在包上。

DIY在電動車上就叫“痛車”。

最近,看見有年輕人用冰美式杯子做“痛杯”了,也非常可愛。

▲收藏豐富

找一個乾淨的冰美式杯,撕掉原有標籤,把心愛的棉花娃娃之類的手辦放進去、蓋上杯蓋——一個“痛杯”就完成了!

▲掛在包上真正的“痛”起來

而進階版的玩法:

可以在杯口掛上亞克力鏈條,瞬間變成一個回頭率200%的包掛。

這種將個人喜好融入日常的方式,不僅成本低廉,更能隨時展示個性。

原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達,他們不過把熱愛裝進了這個時代的容器裏,讓平凡的塑料杯變成了行走的應援棒。

打造微景觀盆景

▲做個小盆景

年輕人真是創意非凡,我覺得是不是受了做提拉米蘇的啓發,他們竟然用冰美式杯子做起了小盆景

你別說,買來的陶瓷盆栽總是千篇一律,而冰美式杯的透明質感,恰好能呈現土壤層次。

▲具體做法

雖說這種土壤、石子一層層鋪墊的做法很簡單,咱們也可以進階一下,更爲精細、有設計感地去做。

週末去公園陰涼處採集小塊苔蘚,做好除菌驅蟲,搭配溪邊撿來的石子,在杯底先鋪一層2釐米厚的輕石作爲排水層,再覆蓋培養土。

每日透過杯壁觀察根系生長,成了繁忙工作裏的治癒儀式。

注意:

種“漆姑草”或網紋草時,將較高植株種在後方,前景鋪設苔蘚,營造立體感。

澆水時要使用噴霧瓶,避免土壤板結。

▲綠意盎然

放在辦公桌前,這片自制的綠意比任何成品盆栽都更讓人成就感滿滿。

願每個被留下的杯子,都是年輕人通往自然的精神窗口,讓我們在鋼筋水泥中仍能守護一抹鮮綠。

變身極簡風收納神器

▲變身筆筒

化妝刷東倒西歪,桌面一堆筆總也找不到要用的那隻?

冰美式杯的筆直筒身,天生適合收納。

年輕人新腦子就是好使,闊口又透明,能裝下二十支筆,完美!

▲粉撲也有家了

不止是筆筒,這東西做收納盒什麼都能裝,果然大家的粉撲、髮夾、皮筋小零碎都可以用冰美式的杯子安家了。

▲倒立更穩

再說放化妝刷,雖然直接放就可以,可是這位年輕人一看就是學習好的同學,她把杯子倒過來讓寬口朝下,這樣可以立得更穩!

看,這就是年輕人對"廢物"的重新定義。

不是東西太多,而是智慧收納尚未覺醒,平凡的塑料杯也能成爲整理大師。

ins風洗手液瓶

▲洗手液瓶

市面上的按壓瓶雖說不貴,但限量版咖啡杯的爆改豈不是更香

主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

▲開孔

用冰美式杯自帶密封蓋上開孔,找一個廢舊的沐浴露按壓頭。

螺口怎麼辦?

年輕人說,將原先配套瓶子上的剪下來呀!

▲組裝按壓泵

將按壓泵還是擰在剪下來的原配瓶口上,再套入杯蓋開孔,用熱熔膠密封接口,高顏值分裝瓶就做好了。

放在白色洗手檯上,瞬間提升浴室格調,每次洗手都變成一種享受。

營造生態小魚缸

▲咖啡杯養魚

養魚不一定要買笨重玻璃缸。

年輕人在冰美式杯底鋪2釐米厚的水草泥,種上幾株小水蘭,注水後靜置三天除氯,再放入2-3只小魚,桌面上馬上生機盎然。

▲養玻璃小魚

而還有一些更聰明(landuo)的年輕人,養起了玻璃小魚

這下,不用餵食不用天天換水,出差十天都不用擔心,實在太適合我們當下佛系的生活態度。

▲也非常養眼

這套簡易生態系統讓都市人也能體驗養魚的樂趣,又不非多餘精力。

每個被珍藏的杯子,都在續寫着年輕人與自然的故事,讓我們在方寸之間見證生命的奇蹟。

培育萌系多肉家園

▲培植多肉

不知道是什麼接頭暗號,年輕人見面竟各自掏出了一杯多肉--原來是閨蜜間交流多肉培育心得啊!

現在年輕人喜歡養多肉,多肉一顆顆小小的,用冰美式杯子來種確實很合適,還瞬間洋氣了不少。

▲進階用法

而多肉最怕水多,有年輕人發明了美式杯進階用法

剛好利用利用圓形杯蓋做花盆,下面墊上過濾網,接在杯身上,這樣澆多水也不怕,整體多肉杯還美感更豐富、更有層次感了。

▲杯底墊化妝棉也行

碎陶粒墊底,搭配70%顆粒土,種植時要用鑷子小心操作,確保根系舒展。澆水要見幹見溼,冬季更要嚴格控制水量。

▲非常完美

當肉肉們逐漸上色,胖乎乎的葉片與簡約杯體構成可愛畫面,比原裝花盆更顯靈動。

這大概就是年輕人與植物的對話方式——不需要昂貴容器,只要恰到好處的懂得,每個杯子都能成爲多肉的理想家園。

培育蝴蝶蘭

▲鑽孔加掛鉤

蝴蝶蘭需要透明容器觀察根系,專業育苗盒價格不菲。

年輕人默默將冰美式杯洗淨,杯壁杯底鑽孔,杯壁上用紮帶固定固定掛鉤。

▲剛好掛在架子上

看,這樣掛在花架上再適合不過了。

栽培時要注意讓部分氣根露在空氣中,模仿其自然生長狀態。

杯體就像微型溫室,保持溼度同時允許光線穿透。

▲太美了

掛在窗邊,看銀白色根系沿杯壁生長,這種生命觀察比任何裝飾畫都更動人。

水培花生實驗

▲生機勃勃

也不知道年輕人中爲啥又流行種花生了?是好養、還是綠葉茂盛?還是想喫自己種的花生?

俺也不理解,就是一排排用冰美式杯子種着,看着很養眼啊。

▲生芽

讓我們也學着試試,說是用生花生先打溼用溼巾捂着等發芽,然後就可以插杯子養。

▲長得很快

然後在冰美式杯內注入清水,用牙籤固定花生懸於水面,保持底部接觸水分。

三天後紅色外衣破裂露出白嫩根尖,七天後舒展成迷你森林。

過程中要每天換水,避免水體渾濁。

待根系發達後,可以移栽到土中繼續培育。

▲長得很快

老阿姨想了想,還是直接插花吧,這不是又簡單又好看嗎!

可能年輕人觀察植物生命全程的治癒感,是外賣時代難得的慢生活體驗吧,理解,尊重。

收納隱形胸貼

▲收納胸貼

放收納盒麻煩,塑料袋裝易變形。

當代年輕人竟然用冰美式杯用冰美式杯子收納胸貼。

冰美式杯的圓柱造型恰好貼合圓形胸貼,不得不感嘆這腦洞咋開的。

▲粗暴有效

不得不服年輕人,簡單粗暴但有效!

看,年輕人總能用最尋常的物件,解決最細微的生活痛點,讓尷尬小物也有了歸宿。

便攜水果杯

▲合適真合適

早上切好的水果帶到公司總是氧化變色?用飯盒還得清洗?

年輕人直接拿出昨天喝完冰美式的杯子。

在冰美式杯裏分層放入莓果不怕擠壓,密封性遠超普通飯盒。

▲帶飯也可以

祕訣是先在杯底鋪耐壓的水果,嬌嫩果粒放在上層。

下班前倒扣酸奶杯即成輕食套餐。

寫在最後

這些被小心收藏的冰美式杯子,早已超越容器的定義。

它們承載着年輕人對生活的創意想象,對環保的務實實踐。

就像祖母的鐵餅乾盒、父親的玻璃罐頭瓶,這些被時代選中的容器,終將成爲這代人獨有的記憶符號。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