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人丟到聯合國,臺當局紐約設宴,美官員答應出席,卻一個都沒來
一場在紐約高檔餐廳精心籌備的宴會,餐具擺放整齊,酒杯熠熠生輝,主位卻始終空無一人——這不是電影場景,而是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在聯合國大會期間的真實遭遇。
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召開,會議期間,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在紐約一家高檔餐廳設宴,邀請了多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
然而,這場籌備已久的宴會最終卻以尷尬收場:所有受邀的美方官員無一出席,美方通過中間人解釋,缺席原因是官員們"行程過於緊湊"。
林佳龍
但誰都看得出,這不過是在搪塞,如果美國人真想去,完全可以抽出時間,此舉無非是在表達疏遠。
此事最初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10月30日的一篇文章中披露,隨即引發廣泛關注。
CNN在題爲《臺灣擔憂美國的支持動搖》的報道中透露,此次"冷遇"讓民進黨當局倍感尷尬,尤其擔心這是美方立場變化的信號。
消息引起了輿論震動
消息傳出後,社會輿論譁然,有人擔心,美方此舉是在表示,美國已經決定棄臺了。
面對輿論發酵,臺灣地區外事部門於11月2日緊急澄清,稱林佳龍是"受邀出席"紐約的一場活動,而非"主動設宴"。
有涉外人士進一步透露,此次活動是由前美國國安顧問歐布萊恩邀請,林佳龍是作爲嘉賓出席,活動現場有美國官員在場,其中包括美國新任駐聯合國代表瓦爾等人。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始人杜奕瑾更是直接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現場照片,稱林佳龍以官方身份密集會晤了超過30國外交官與部長級人士,並批評有人"把喜事寫成喪事"。
然而,這些辯解並未完全平息輿論,儘管臺灣方面聲稱有美國官員出席,卻以"基於與美方長期建立的默契與互信"爲由,拒絕透露具體細節,這反而加深了公衆的質疑。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懷疑,美官員其實一個都沒去,但凡去了一個,臺當局都一定會合影放出來,彰顯雙方合作的親密無間。
紀念臺灣光復
有網民直言不諱地評論道:"臺積電都送了,飛機也沒交貨,現在連人都不出席",還有人稱"根本是被無視,零存在感的提款機",這些尖銳的評論反映了部分民衆對民進黨當局"金元外交"策略的質疑。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表示,此事件表明臺美關係嚴重受挫,並質疑"大家還能相信民進黨的論述''臺海戰爭時,美國會出兵''?"
經常評論時事的胸腔科醫生蘇一峯則提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賴當局廣發邀請帖,居然一個都沒來,官員真的都沒空的概率有多大?"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爲改善與美國的關係,民進黨當局考慮召回臺北現任駐美代表,改派一名更具政治手腕的官員,不過,林佳龍隨後否認了這一說法。
宴會上的集體缺席
一箇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在這一框架下,臺灣地區本身並無資格參與聯合國及其相關活動,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在聯合國大會期間"竄訪"紐約,本身就是在試圖突破這一限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此前就此事回應稱,美方允許此類行爲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對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的嚴重破壞",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此次"宴會事件"並非臺灣當局首次在國際場合遭遇類似尷尬,有報道指出,類似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民進黨當局正在努力釐清這到底是短期的"反常"現象,還是可能的長期現實。
儘管不斷嘗試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但受限於一箇中國原則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臺當局活動空間實際上相當有限。
尤其是在兩岸軍事實力對比越來越失衡的情況下,美國也越來越沒有信心介入臺海了。
美國或許仍會與臺灣地區保持一定程度的聯繫,包括允許臺灣地區官員"竄訪"美國,但是當涉及可能挑戰一箇中國原則的敏感場合時,美方表現得相當謹慎,不願越過紅線。
美方官員集體缺席宴會,正反映了這種謹慎態度——他們樂於在幕後保持聯繫,但不願在聯合國這樣備受關注的國際場合公開參與可能引發爭議的活動。
臺灣當局既想通過高調的外交活動展示所謂的"國際存在",又常常遭遇現實打擊,正如島內媒體所言,該事件引發了臺灣的"外交焦慮"。
美國在調整自己的外交嗎?
美政府當前面臨諸多內外挑戰,不願因臺灣問題過度激怒中國,在此背景下,對臺灣當局的"冷遇"可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種策略性調整。
主人精心準備,客人卻集體缺席,這反映了臺灣當局在國際交往中面臨的結構性困境,在一箇中國原則成爲普遍共識的背景下,臺試圖以"官方身份"參與國際活動,必然遭遇重重困難。
這也揭示了美國在對臺問題上的現實考量,在維持非官方關係的同時,美方不願因過於高調的互動而挑戰一箇中國原則,進而影響中美關係大局。
國際社會對一箇中國原則的普遍認同,決定了臺灣當局的類似舉動難以獲得其所期待的反響。隨着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格局將更加鞏固。
對於臺灣當局而言,這場無人赴約的宴會或許是一個提醒,與其執着於難以實現的"外交突破",不如正視國際政治現實,回到正確處理兩岸關係的軌道上來。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強調的:"一箇中國原則的適用是普遍的、無條件的、不容置疑的"。在國際交往的大舞臺上,只有遵循這一原則,才能避免類似的尷尬局面一再重演。
參考信源:
民進黨當局紐約設宴,美官員一個沒到,島內嘲諷:“零存在感”
2025-11-03 06:46·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