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20場!“藝術天空”讓文藝觸角深入城市肌理

來源: 更新: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核心板塊“藝術天空”系列兩天內舉辦20場活動,一系列高品質、國際化的藝術演出以“零門檻”“公益票價”形式,走進滬上多個公園、商圈和社區,深入城市肌理,拓寬着藝術與大衆之間的連接渠道。

滴水湖畔奏響“泥土之聲”,自得琴社共譜中西合鳴

意大利GOB陶笛七重奏樂團(以下稱GOB樂團)應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惠民活動邀請,專程赴上海交流訪問。樂團在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畔獻上專場音樂會,又走進浦東自得琴社,參與了一場古琴雅集,與中國民樂藝術家展開深度對話,上演生動的跨越國界與文化的藝術交融。

上週六,夜幕初臨,湖光瀲灩,GOB樂團的七位音樂家用陶笛奏響亨德爾的《沙巴女王》,以復調技法勾勒出巴洛克時期的華麗織體,彷彿重現了古代宮廷的盛大儀仗。隨後,《費加羅》《纜車》《我的太陽》等意大利經典旋律接連上演,帶領觀衆穿越亞平寧半島的悠長歲月。當《那不勒斯塔蘭泰拉舞》以熱烈的節奏點燃現場,觀衆的熱情隨之高漲。一曲中國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更展現了陶笛的跨界魅力,高、中、低音陶笛巧妙配合,模擬出竹笛的清亮與馬頭琴的悠揚,令觀衆驚歎於“泥土樂器”所蘊含的遼闊意境。返場曲《鳥兒的歌聲》中,七支陶笛惟妙惟肖地模仿布穀鳥、夜鶯等鳥鳴,清脆的旋律在晚風中迴盪,爲音樂會畫上詩意的句點。

來到自得琴社,在社長朱裏鉞的帶領下,意大利音樂家們近距離接觸了古琴、琵琶、中阮等中國傳統樂器。在即興合作環節中,兩國藝術家以陶笛與中國民樂共同演繹《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陶笛的醇厚與古琴的深沉、琵琶的靈動交織共鳴,碰撞出奇妙的音樂火花,現場掌聲不斷。隨後,意大利音樂家們聆聽了古琴名曲《流水》,並學習“挑”“勾”“抹”等基本指法,體驗這擁有三千年歷史的古老樂器的魅力。

親子劇場點綴美好生活,交響快閃點燃街頭狂歡

中西方藝術互鑑的景象,在申城的各處迸發,讓藝術成爲市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週末的兩天裏,備受期待的“週末親子魔幻劇場”在普陀區光新無限演藝中心歡樂啓幕。本次活動創新性地採用“公益票價+商業劇場”模式,以30元、50元的親民票價,吸引了衆多家庭走進劇場。來自中國、德國、英國、喀麥隆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演出團體輪番獻藝,爲市民帶來了一場跨越國界的魔幻藝術之旅。首日演出中,國際魔術師的近景魔術秀以精妙的硬幣轉移、物體消失等戲法,瞬間點燃了小觀衆的熱情。上海木偶劇團原創的《小人國與大人國》憑藉靈動的木偶和富有教育意義的劇情,贏得了陣陣掌聲。壓軸登場的非洲舞團《非洲舞,一起跳!》則以歡快的鼓點和熱情的舞步,邀請小觀衆上臺共舞,將現場氣氛推向歡樂的海洋。

次日的演出同樣精彩升級。德國第五車輪劇團帶來詼諧幽默的輕喜偶劇《西部牛仔》,其融合了俄羅斯提線木偶技藝與德國喜劇基因的表演,讓觀衆沉浸於荒誕又治癒的冒險中。英國何塞·納瓦羅劇團的非遺偶劇《儀式剪刀舞》則巧妙融合了祕魯傳統剪刀舞與木偶藝術,爲觀衆帶來了獨特的南美文化體驗。“以前帶着孩子看一場劇動輒幾百元,這次30元就能看國際水準的演出,太值了!”帶着全家來看演出的吳先生感慨道。活動開票後反響熱烈,充分展現了市民對高品質、低門檻親子文化活動的渴求。

“藝術天空”系列活動不僅限於劇場。此前,張家界(國際)愛樂樂團在黃浦區城市草坪廣場舉行《你好,中國》音樂會,免費向數百名預約市民遊客開放,用中外經典樂曲展現文化交融的魅力。這個週末,同一支樂團又在南京路步行街的世紀廣場上演“友好音樂快閃秀”,恢弘的交響樂聲融入街頭煙火氣,路過的市民紛紛駐足,不少親子家庭甚至隨音樂翩翩起舞。

法國沉浸式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日前于思南公館的露天廣場上演時,再現了“陽臺相會”的經典畫面。自然光與老建築的迴響爲演出增添了別樣韻味,實現了“零門檻享藝術”,也爲思南公館商圈帶來驚喜浪漫和熱鬧人氣。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