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之女黃慧南迴憶:接到通知要領父親的抗戰紀念章,都不敢相信
2015年,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一枚鐫刻着歷史榮光的抗戰紀念章,悄然叩開了黃慧南塵封多年的記憶。
當統戰部門的電話告知她可領取父親黃維的紀念章時,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滿心錯愕。
在她的認知裏,父親的人生始終帶着複雜的標籤,她從未想過,父親那段浴血抗戰的歲月,會被國家以這樣莊重的方式被銘記。
這枚紀念章,不僅是對一位抗戰將領的認可,更揭開了一段關於熱血、堅守與命運轉折的往事。
陌生的父親
2015年7月,已經67歲的黃慧南突然變得忙碌起來。
她不僅被有關部門邀請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與各種抗戰紀念活動。
更讓她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她還收到了爲已故的父親領取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章的通知。
黃慧南的父親是原國民黨高級將領黃維,那個功德林著名的“頑固分子”。
她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親作爲曾經的“戰犯”和被改造對象,竟然能受到國家如此的禮遇。
她帶着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參與了各種抗戰紀念活動,直到那枚沉甸甸的紀念章到手,她才確信父親的抗戰功勞得到了肯定。
事實上,即使作爲黃維的女兒,她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對自己父親的過往完全不清楚。
黃慧南出生的時候,黃維正在淮海戰場上和解放軍對峙。而自她記事起,父親就一直在功德林裏接受改造。
在黃慧南人生的前17年,她連父親的面都沒見過。
一直到高二那年,黃慧南生命中扮演父親角色的一直都是她姨父黃崇武。
這一年,由於收容黃維的功德林組織外出考察以促進改造,而與家屬會面是改造的重要手段和內容,黃維因此得到了和女兒見面的機會。
這是兩人的第一次相見,從感情上說,黃慧南內心中是帶着抗拒的,畢竟這位父親已經在他的人生中缺席了17年。
兩人聊了很久,但這並不能沖淡十幾年不見帶來的陌生。
當黃維1975年被特赦出獄後,黃慧南還是接納了這位老父親,她也很珍惜和父親共享天倫的時光。
兩人在相處中感情變得深厚了起來,但她還是對父親的過往不甚瞭解。
黃維自己幾乎不和她提自己的過去,她也由於工作繁忙沒有仔細過問。
直到1989年黃維去世,她見到了統戰部對父親的生平的介紹。
黃慧南突然意識到,自己父親的過去不只是一名“戰犯”,他也是抗戰的功臣。
黃慧南這纔開始去追尋瞭解父親的過去,那段複雜的歷史才終於逐漸被她知曉。
抗戰名將和“反動分子”
不可否認,黃維是一位在抗日戰爭中作出貢獻的將領。
抗戰爆發後,黃維作爲18軍67師師長,投身淞滬戰場,負責堅守“血肉磨坊”羅店陣地。
此戰黃維始終在前線指揮,日軍的炮彈在指揮部附近爆炸,他卻面不改色,沉着部署防禦。
即便陣地三易其手、糧彈短缺、傷亡過半,也沒人後退一步。
在67師的頑強阻擊下,日軍的進攻屢屢受挫,爲友軍調整部署爭取了寶貴時間。
此戰也讓黃維一舉成名,廣受讚譽。
而之後的武漢會戰黃維也沒有丟了自己的名頭,二十多天的堅守直接破滅了日軍回遷的企圖。
然而,“抗日名將”的光環下,黃維也曾是一位積極反共的代表人物。
早在東北淪陷之前,他就曾率部參與對紅軍的“圍剿”。
“九一八事變”之後,他不顧山河破碎之危局,仍遵照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持續參與對紅軍的軍事行動。
在第四、第五次“圍剿”中,都有黃維的身影。
也正因在“圍剿”中表現積極、作戰果敢,他深受蔣介石賞識。
這不僅使他在1935年獲授少將軍銜,還得到了赴德留學的機會。
到解放戰爭時期,他依然是立場堅定的反動派代表。
1948年,他以第十二兵團司令身份進入淮海戰場,到12月初,幾番激戰後,黃維本人被圍困於雙堆集。
在發動最後總攻之前,解放軍向黃維發出勸降書,希望他能顧全官兵性命,停止抵抗。
但黃維並未珍惜這最後機會,仍選擇繼續頑抗。
最終,在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的強大攻勢下,黃維兵團被全殲,他本人也被俘虜。
被俘初期,解放軍曾組織被俘的黃維兵團高級將領聯名寫信,勸告同樣被圍的杜聿明與邱清泉投降。
其他人都簽了名,唯有黃維堅決不籤。其固執立場,由此可見。
被改造的“頑固分子”
黃維的頑固不僅體現在戰爭時期。
在新中國成立後進入功德林改造的漫長歲月裏,他一度拒絕轉變,被稱爲功德林中最“頑固”的代表之一。
初到功德林,黃維曾以“不事二主”自詡,拒絕對過往行爲認錯,甚至一度沉浸於“永動機”的研究,以逃避思想教育。
然而,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人道主義精神,不僅未放棄對他的改造,還安排醫療專家治癒了他罹患多年的結核病。
這種與國民黨對待共產黨被俘人員截然不同的態度,使黃維深受震動。
在功德林幹部們持續而耐心的教育下,他也逐漸認識到國民黨政權的腐敗本質,以及中國共產黨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經過長期的學習與反思,他開始意識到,抗戰勝利後發動全面內戰是違背民心的,並感嘆“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此後,他的態度逐漸轉爲積極,最終成爲最後一批特赦人員中的第一名。
獲得特赦後,他被任命爲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親身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這讓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共產黨的寬廣胸襟。
晚年黃維將全部心力投入文史資料的整理工作,並致力於推動祖國統一大業。
他多次撰文回顧抗戰歷史,強調民族大義高於黨派之爭,積極呼籲兩岸和平統一。
這位曾經的“最頑固戰犯”,最終成爲支持共產黨的愛國人士。
他的轉變,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改造政策的成功與統一戰線工作的偉大意義。
在抗戰貢獻這一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承認所有中華兒女爲抗擊外來侵略所作出的努力,不論其所屬黨派或陣營。
黃慧南也從這枚紀念章中體會到,只要曾爲國家與民族作出貢獻的人,人民便不會遺忘,中國共產黨也永遠給予公正的歷史評價。
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與博大的胸襟,正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動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
參考文獻:
黃慧南,周海濱.一個國民黨中將的改造歷程[J].江淮文史,2014,(05):75-87.
國民黨將領黃維之女:沒想到父親也有抗戰紀念章,人民網-北京青年報,2015年09月04日
【黨外人士話復興】黃維之女黃慧南:重訪父親抗戰路,中國新聞網,2022年1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