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談到第三場,特朗普坐不住了,要給這場關稅戰,畫上一個句號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關稅大棒揮舞了半年多,特朗普突然發現疼的是自己。

圖|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
2025年4月3日,特朗普高舉“對等關稅”旗號,對中國商品稅率一口氣拉高至54%,此後甚至威脅“再加50%”,後來也確實一次又一次加稅。
3個多月後,畫風突變——美國財長貝森特主動放風“中美即將舉行第三輪談判”,還特意強調時間地點“全可配合中方”。
白宮的焦慮藏不住了——8月12日關稅休戰大限步步逼近,而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工具箱已快見底。
突襲式喊話,美方反常“亮底牌”
7月21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CNBC鏡頭前高調宣佈:中美將於7月28日至29日舉行第三輪經貿談判,議題甚至包括“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問題”。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9日,瑞典斯德哥爾摩,中美經貿會談舉行。圖爲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出席新聞發佈會
這種主動曝光議程的操作實屬罕見——過去美方一貫將談判細節捂到最後一刻,如今卻像發預告片般急切。
更反常的是特朗普的“變臉”。年初他還叫囂“徹底壓制中國芯片”,如今卻改口稱要與中國“非常友好地競爭”。

政策鬆動已現端倪——白宮近期批准英偉達對華銷售H20芯片,被貝森特直白稱爲“談判的一部分”。
三重壓力,逼特朗普低頭
在經濟層面,美國先撐不住了。沃爾瑪等零售商將66%關稅成本轉嫁給中國供應商,最終推高美國物價,中低收入羣體錢包被直接“收割”。

圖| 美國消費者在超市中選購商品
政治倒計時也在滴答作響。8月12日關稅休戰到期後,若談判破裂,美國對華3700億美元商品關稅自動恢復,通脹恐突破6%。特朗普團隊心知肚明:接下來的中期選舉,一定要保住當前的大好形勢。
商界反水更讓白宮頭疼。美國半導體企業集體“叛變”:英偉達、AMD因失去中國市場損失慘重,倒逼政府放行芯片出口。而特朗普強推的“次級關稅”威脅,被中國外交部一句“反對長臂管轄”輕鬆擋回。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8日,英國蘇格蘭南艾爾郡,英國首相斯塔默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
貿易戰打到現在,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戲碼天天上演。美國零售聯合會測算,關稅導致美國家庭年均開支將增加800美元。而中國機電商會的數據更直接:僅因關稅成本,出口企業就多花了200億美元,150萬個崗位懸於一線。
特朗普曾吹噓“關稅是最美妙的詞”,但現實打臉太快: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出現三年來首次萎縮,主因竟是企業在關稅生效前恐慌性囤貨。連摩根大通都預警,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已升至40%。
中國底牌,暗藏三種反制
面對美方焦躁,中方卻氣定神閒。商務部發言人輕描淡寫回應:“希望美方落實兩國元首共識”。這短短十個字,既留對話門縫,又劃清紅線——談判可以談,但休想再玩單邊施壓。

圖| 中國商務部
中方手中握有三張反制底牌。首先是稀土管制:對美出口仍實施許可證制,鎵、鍺等關鍵礦產配額砍掉30%,捏住美國軍工命脈。
其次是新開拓的外部市場:我國對東盟、中東出口猛增12.9%,RCEP貿易網成了“去美元化”新支柱;第三則是技術突圍:華爲等企業已研發出英偉達H20芯片的等效替代品,封鎖鐵幕形同虛設。
第三輪談判桌下,雙方都在試探底線。美方可能以延長關稅休戰期,換取中方放寬稀土出口;而中方緊盯的,則是芯片管制鬆綁與電動汽車關稅豁免。

但深層博弈早已超越關稅: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補貼條款,被中國視爲“不公平競爭”;中國新能源產業政策,亦被美方貼上“過剩產能”標籤。正如學者所言:關稅降了,規則戰纔剛開場。
8月12日的關稅休戰大限如同一把懸劍。特朗普需要一場“勝利”安撫農業州滯銷的大豆和港口失業工人,而中國手握區域貿易網絡與國產技術替代的底牌靜觀其變。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8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政府辦公大樓外升起中國國旗
當貝森特高調宣佈談判日期時,一位日內瓦貿易觀察員點破玄機:真正的強者,從不需要提前亮底牌。
這場“句號”能否畫圓,答案不在談判桌旁,而在超市漲價標籤上、在碼頭空置集裝箱裏,在選民按下投票鍵的一瞬間。
參考資料:
1.《中國工商界堅決反對美<芯片與科學法案>》2022-08-29 15:50 |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中美經貿會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2025-07-30 01:32 | 來源:環球網
3.《荒唐!瘋狂!魯莽!揭批美關稅政策巨大危害 全球媒體齊下場》2025-04-10 14:15 | 來源: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