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覺得蛇不可怕了……
你對蛇有刻板印象嗎?

圖 | 來源於動畫《葫蘆娃》
現實中的蛇固然令人恐懼。但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蛇”這一形象與傳統文化碰撞出了獨特魅力。
圖 | 唐·伏羲女媧像頁,絹本設色,縱左222.5釐米,右231釐米,橫上115釐米,下94釐米 |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有關伏羲女媧的畫像中,基本均是圖左伏羲、圖右女媧,上身相擁,蛇尾螺旋纏繞。
伏羲手中持矩,象徵地;女媧手中持規,象徵天。這代表着“天圓地方”。圖正上方有太陽、正下方有月亮,整個背景遍佈星宿。
蛇有盤旋,人有和合
陰陽旋轉,合二爲一

圖 | 唐·伏羲女媧像頁(局部) |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那麼,“龍”從哪裏來呢?它與“蛇”又有什麼關係呢?
中華文明中先有蛇,後有龍。中國人常常稱蛇爲“小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爲龍,小則爲蛇;升則爲龍,隱則爲蛇;在天爲龍,在地爲蛇。

圖 | 商代晚期·《青銅蛇》 | 現藏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蛇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之一。
雖然外表可怕,但“蛇”在中華文明體系中的寓意和象徵非常豐富,涵蓋了多個層面和領域。
智慧與深邃思考
幸運、吉祥與神聖
追求愛情與幸福
長壽、生殖與財富
醫藥與醫業
古代圖騰與信仰
神祕與多變
......

圖 | 南宋·佚名《搜山圖》(局部)
圖 | 榆林窟第16窟《大蛇》

圖 | 唐·西安·東郊唐墓生肖俑之蛇俑 | 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從漢代開始,我國就已經形成了用十二種動物來對應十二地支的習俗,也就是“十二生肖”。
“生肖崇拜”是中國曆代民間傳統文化,具有強烈的民俗文化色彩,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圖 | 西安東郊唐墓生肖俑 | 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這組“生肖全家福”出土於西安市郊區,雖然名氣不大,但這一套完整的生肖俑歷史更加悠久,造型不輸於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

圖 | 春秋·青玉人首蛇身飾 |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圖 | 青玉人首蛇身飾右側玉飾正反面線描圖
這對青玉人首蛇身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伏羲、女媧”實物形象。
伏羲女媧形象的出現,表現出當時人們對於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美好願望與祈求,從而不難看出,遠古生殖崇拜意識影響之深遠。

圖 | 戰國·盤蛇形鼓座 | 現藏於山西博物院
與“蛇”有關的文物並非恐怖的化身。
這件“盤蛇形鼓座”惟妙惟肖,彰顯了蛇形象可愛的一面。(蛇蛇,面壁思過中……)

圖 | 戰國中期·蟾蜍蟠蛇紋匜 |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圖 | 戰國·蛇銜蛙銅飾 |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圖 | 近代·玉蛇支神 |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每年都有一個生肖與之對應,蛇年作爲生肖輪迴中的一個重要節點,象徵着新的開始和無限的機遇,被寄予厚望,被認爲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年份。
願所有人在這一年裏,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抓住每一個機遇。
編輯:劉夢迪